【爱历史】一起来了解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的来龙去脉

谈起秦始皇的暴政 , 焚书坑儒是少不了要拿出来说的 。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两件事 , 而且两件事的效果和动机 , 还有多处存疑 。
焚书事件
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取得了胜利 , 使秦始皇高兴不已 , 便吩咐在咸阳宫摆设酒宴 , 大肆庆祝 。 丞相大臣和博士们都到了 , 熙攘满堂 。 秦始皇坐西向东 , 坐在最高的位置接见群臣 。 群臣很长时间没有见过他像今天这样的笑脸 。
仆射周青臣率领博士七十人上前祝寿道贺 。 歌颂道:“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 赖陛下神灵明圣 , 平定海内 , 放逐蛮夷 , 日月所照 , 莫不宾服 。 以诸侯为郡县 , 人人自安乐 , 无战争之患 , 传之万世 。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 ”听到这番话 , “始皇悦 。 ”可是这个时候偏偏出来一个倔犟的老头子来扫兴 , 他是博士淳于越 。 周青臣话音刚落 , 淳于越就出来表示反对了:“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 , 封子弟功臣 , 自为枝辅 。 今陛下有海内 , 而子弟为匹夫 ,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 , 无辅拂 , 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 非所闻也 。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 , 非忠臣 。 ”
秦始皇长期听到的是“德配三皇 , 功过五帝”“皇帝圣明”“皇帝神威” , 现在却来了个陛下之“过” , 怎不愤怒难遏 。 于是 , “始皇下其议丞相” 。
“下其议丞相”《秦始皇本纪》为“下其议” ,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 , 三代不相裔 , 各以治 , 非其相反 , 时变异也 。 今陛下创大业 , 建万世之功 , 固非愚儒所知 。 且越言乃三代之事 , 何足法也 。 异时诸侯并争 , 厚招游学 。 今天下已定 , 法令出一 ,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 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 以非当世 , 惑乱黔首 。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 , 莫之能一 , 是以诸侯并作 , 语皆道古以害今 , 饰虚言以乱实 , 人善其所私学 , 以非上之所建立 。 今皇帝并有天下 , 别黑白而定一尊 。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 , 人闻令下 , 则各以其学议之 , 入则心非 , 出则巷议 , 夸主以为名 , 异取以为高 , 率群下以造谤 。 如此弗禁 , 是主势降乎上 , 党与成乎下 。 禁之便 。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 非博士官所职 , 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者 , 悉诣守、尉杂烧之 。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 以古非今者族 。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 令下三十日不烧 , 颗为城旦 。 所不去者 ,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 若欲有学法令 , 以吏为师 。 ”
《李斯列传》所载内容与上同 。 所不同者为“始皇下其议丞相 。 丞相谬其说 , 绌其辞 , 乃上书曰.......”说秦始皇将淳于越的议论交给李斯 , 李斯上书陈述自己的意见 。 而《秦始皇本纪》对淳于越的议论则是“始皇下其议 , 丞相李斯曰……”秦始皇并没有指定李斯发言 , 是李斯主动发言的 。 明显 , 这与对焚书李斯应负的责任是有差别的 。
【爱历史】一起来了解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的来龙去脉
文章图片
李斯
在咸阳宫举行庆贺攻匈奴征南越的胜利大会 , 满朝文武官员均在 , 李斯怎能不在?秦始皇虽在盛怒之下 , 也不会“下其议” , 应是“下其议丞相” 。
原因:其一 , 秦始皇推行暴政后 , 即取消议政 ,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 其二 , 若是让群臣讨论 , 再出现一个淳于越式的人物怎么办?当初王绾提出行封建 , 不是就有人赞成吗?其三 , 秦始皇指定李斯发言 , 是因为废封建、行郡县是李斯提出的 , 李斯会把淳于越批驳得体无完肤 。 其四 , 李斯了解自己的思想要求 , 他知道自己喜欢韩非的“刑名法术之学”会遵行“故明主之国 , 无书简之文 , 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 , 以吏为师” 。
果然李斯成了秦始皇的传话筒 。 李斯这种屈服强权 , 较敢于“逆龙鳞”的淳于越是不及的 。 李斯在秦始皇面前的逆来顺受 , 表现了他无原则服从的奴隶性 。
秦始皇焚书 , 后代有很多藏书的记载 。 《汉书·儒林传》就记载:“伏生为秦时博士 , 以秦焚书 , 伏生壁藏之 。 ”《汉书·艺文志》有:“秦焚书 , 《周易》独以卜筮得存 , 唯失说卦三篇 , 后河内女子得之 。 ”《尚书·序》孔安国曰:“始皇灭三代典籍 , 焚书坑儒 , 天下学士 , 逃难解散 , 我先人用藏其书于屋壁” 。 《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孔腾 , 字子襄 , 畏秦法峻急 , 藏《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旧堂壁中” 。 之外 , 据《秦会要·童谣》谓:秦始皇既焚书坑儒 , 发孔子墓 , 见圹壁上有谣文:“秦始皇何奄僵 , 开吾户 , 据吾床;饮吾酒 。 唾吾浆;餐吾饭 , 以为粮;张吾弓 , 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 。 ”当然 , 这首童谣有很大的神话性 , 是不可相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