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名车|【行业|观察】自主品牌汽车的疯狂生长季


名企名车|【行业|观察】自主品牌汽车的疯狂生长季
文章图片
文|李晓辉
自主品牌向上的声量这两年是越发的大了 。 伴随着厂商推出的每一款新车 , 自主品牌向上的声音都会迎来一次高涨 , 犹如拔节的声响 , 给人无限希望和期待 。
按说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 , 自主品牌相较合资品牌受到的冲击会更大些 , 不管在产品推陈出新上 , 还是营销上 , 都应“静静等候”才是 。 可自主品牌却一反常态 , 不断推出新车 , 发布新技术 , 创新营销活动是一场接一场 , 你方唱罢我登场 , 好不热闹 。 此类新闻占据着行业媒体的头版头条 。
回望这半年 , 自主品牌集体向上的声音 , 犹如“大合唱” , 舞动着品质向上、品牌向上的“指挥棒” , 像是商量好似的 , 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的大戏 。 合资品牌几乎“哑声” , 尽管有发声的 , 也不过清唱一般 , 在“大合唱”的声势下 , 瞬间被淹没 。
这几家有代表性的自主品牌 , 以长安、长城、吉利、传祺尤甚 , 具有代表性的车型 , 如长安汽车推出的UNI-T车型、领克品牌推出的领克05车型、以及传祺刚刚推出的高端轿车GA8 , 都是各自品牌旗下精心打造的经典车型 。 还有全新一代瑞虎7、换代的逸动PLUS、升级版的VV6以及新能源车型如埃安V、哪吒U、新宝骏E300等诸多明星车型 。 一次次刷新着中国高端汽车的新高度 。
此外 , 吉利发射卫星、蜂巢能源发布无钴电池、长城汽车发布生命体监测系统等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 , 都让人感到自主品牌真的到了疯狂生长季 , 看上去是生机勃勃 , 绿意盎然的景象 。
也正如此 , 近两年来 , 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 , 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越发的情难分、意难舍 。 尤其是在中高端车市场 , 消费者对自主高端车型的接受度是越来越高 。 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观念在加速转变 。
万物之中 , 成长最美 , 希望最新 。 自主品牌 , 国之重器 , 蓬勃向上 , 希望之所系 , 让人动容 。
自主品牌蓬勃向上 , 毫无疑问会给合资品牌造成不小的压力 。 随着雷诺宣布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 , 韩系品牌的持续低迷 , 美系品牌的艰难爬坡 , 就有网友就开始大胆预测 ,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是自主品牌的天下 。
真的会这样吗?
我们要看到 , 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生态 , 自主品牌只是其中的一份子 , 自主品牌集体向上的力量 , 并不能遮挡合资品牌的阳光 , 也不可能侵吞它们更多的领地 。 毕竟 , 生态存在的前提 , 是共生共赢 , 携手回报社会 , 为人类的美好出行生活持续进化而存在 。 违背这一前提 , 任何企业或品牌都难以存活 。
合资品牌 , 有着丰富的产品阵容(研发实力)以及庞大的销售体系(营销能力)等 , 可谓根深叶茂 , 这是任何自主品牌一时都难以企及的 。 自主品牌不能仅仅凭着一两款爆款车型就说实现了品牌跃升了 , 也不能仅凭着在智能网联化的优势说产品力全面超越了 , 更不能有打压甚至消灭谁的想法 。 不然 , 就如瑞幸咖啡 , 开始时的思维不纯正 , 再多的努力 , 结果得到的负数也就越大 。 毕竟 , 开局就是结局 。
其实 , 自主品牌不少中高端车型 , 不管是轿车 , 还是SUV , 依然在20万级左右徘徊 , 品牌整体价值的含金量不高 , 在“品牌熟悉度”和“第一选择”这两项关键指标上与合资品牌的差距 , 还有很大的距离 。 品牌建设的任务还很重 。 而品牌价值的增大 , 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难的工程 , 绝非仅仅体现在产品本身上 。 消费者对品牌的美誉度、忠诚度 , 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 就如生长 , 时间才是最好的见证 。
自主品牌向上 , 合资品牌甚至豪华品牌也会向上 , 它们不会停下脚步 , 任你超越 。 我们看到 , 在存量时代 , 合资品牌也在不断强化经典车型的产品力 , 还推出混合动力车型 , 深耕细分市场 。 豪华车品牌也在下探 , 降低门槛 , 拿出“让豪华触手可及”的实际行动 , 不断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市场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 一级一级的传导 , 自主品牌扩张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