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惨遭中国车主集体嫌弃,一根钢梁做错了啥?( 三 )
(短轴距小车 , 重心前后转移更明显)
如果你经常关注高性能的两厢小车 , 会发现它们在极限驾驶时 , 很容易出现内侧后轮离地的现象 。 这种情况通常只会出现尺寸较小、使用扭力梁后悬的车辆上 。 一侧后轮都离地了 , 可想而知后轴抓地力已经降到了什么程度 。 既然如此 , 负前束不负前束的 , 就那么着(zhao 一声)吧 。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小型车后轮可以用鼓刹而不必追求碟刹 , 也是一样的道理 。 )
(对于高性能小车 , 内侧后轮离地很容易)
扭力梁在成本和空间上的优势 , 在小车上也会被放大 。 独立后悬架比较占空间、比较贵 , 这对于尺寸较大、级别较高的车影响不太大 , 但对于价格较低的小型车影响就很明显 。 再加上上面说的操控稳定性劣势相对减小 , 成本空间优势相对放大 , 两相叠加 , 扭力梁天生就适合小尺寸、低价格的车型 。
可以说车越小 , 扭力梁越香 。
传统上来讲 , 紧凑级(车长<4.6 米 , 轴距<2.7 米)以下级别车型 , 后悬架使用扭力梁算不上太大的硬伤;小型车(车长<4.3 米 , 轴距<2.5 米)及更小车型 , 后悬使用扭力梁没什么丢人的;尺寸更小的微车 , 后悬用扭力梁简直是天经地义(实际上像 Smart 这类极端案例 , 后悬比扭力梁还简陋) 。
当然这些标准会依品牌定位、产品风格而有所浮动 , 只是可以作为大体参考 。 反过来 , 对于紧凑级以上的中大型轿车和 SUV , 后悬架如果使用扭力梁结构 , 基本可以断定单纯是为了玩儿命降成本——这种情况一般也仅出现在非常廉价大碗的部分自主品牌车型 。
调校?No , 经验
说扭力梁很难不讲法国车 , 虽说现在法系品牌在欧洲以外都生存艰难 , 但法国车尤其是标致雪铁龙在扭力梁后悬方面的功底 , 哪怕在中国市场也是深入人心的 。 一方面法国车对于扭力梁有一种蜜汁坚持 , 能用扭力梁就绝不用更高级的多连杆;另一方面法国车上的扭力梁 , 又确实往往能做出仿佛超越扭力梁的效果 。
每每谈到这个问题 , 你通常会看到媒体们解释为法国品牌对扭力梁悬架的调校功底 。 甚至 , 这被很多人当作是悬架调校大于堆硬件的典型案例 。 但事实上 , 这话只能算部分正确 。 “调校重要”不假 , 但调校不是万能奇迹制造机 , 决定基础高度和天花板高度的永远是硬件水平 。
为啥叫部分正确?法国品牌确实会因为长期使用扭力梁而积累出“功底” , 但这个功底并非调校 , 而是制造经验 。
悬架调校才不是什么玄学 , 调校的范围 , 无非调整各连杆的长度、角度、刚性(对于有连杆的悬架而言) , 避震器和弹簧的阻尼特性 , 各个连接衬套的刚性等等 , 目的是让四个车轮能在尽可能多的情况下维持尽可能大的接地面积 。 只有似懂非懂的半吊子媒体老师才会张口闭口玄学 , \"讲太深了你们也不懂\" , 其实是他自己也不懂 。
扭力梁悬架结构实在太简单了 , 简单到能谈得上“调校”的弹性元件 , 其实就只有两个连接衬套(连杆?抱歉没有) 。 所以这两个衬套固然非常重要 , 但调校空间比那些更“高级”的独立悬架小很多 。
扭力梁悬架的工作特性 , 主要是由扭力梁的设计制造决定的 。 而在设计和制造阶段 , 扭力梁的受力扭转特性就已经定下来了 , 后期能做的调整几乎为零 。 而扭力梁的设计制造 , 又是一门不易被反向测绘抄走的技艺 , 因为几何造型抄起来很容易 , 但材质和工艺却难以逆向工程 。 所以对于长期使用扭力梁悬架的老厂商 , 积累出设计制造方面的经验 , 才是让他们精于此的法宝 , 而非什么云里雾里的“调校”、“功底” 。
(扭力梁 , 材料力学设计才是难点)
举一反三 , 一些成立没几年的廉价自主品牌 , 即便车价低到惊人却毅然使用多连杆独立悬架 , 而非成本低廉的扭力梁悬架 , 也千万别觉得它们就一定是业界良心 。 比起逆向困难的扭力梁 , 单纯依靠几何构造的多连杆悬架反而更好“借鉴” 。 何况扭力梁一根钢梁挑大梁的特点 , 没有一定经验的厂商更容易搞砸 。
- 车家号|Z世代偏爱国产车,中国品牌将把控未来汽车市场!,近50%
- 零碎事儿|自动驾驶近在眼前?奔驰、奥迪、丰田都来中国测试车辆了
- 趣头条|中大型SUV的搅局者,福特探险者车型介绍
- 「福特」价格在一二万元左右,可以通勤实用的跨骑摩托车推存
- 车友料|大众又添一款“黑马”
- 车友料|造车跻身国际,还造“中国特产”,媲美大众走向世界,全能的五菱
- 购车小助理|吉利、长安、长城够格了吗?,中国车市头部品牌已变局
- 吉利汽车■这才是“中国智造”!性能出色MPV,油耗5.7L,比 GL8便宜30万
- 亮亮说车|高乐氏,阿迪达斯加入抵制FACEBOOK广告队伍,福特
- 撩车视界|生产将转战中国,戴姆勒出售Smart法国工厂,财务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