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的“隐形巨人”罗伯特·博世( 四 )


在传承上 , 罗伯特是不幸的 。 他的第一个儿子因病于1921年英年早逝 。 不过早在那之前 , 一战的炮火中 , 罗伯特便已经开始思考更为创新的传承方式 。 1917年 , 他设立了罗伯特·博世股份公司 , 引入7位职业经理人 , 共享49%的股权 。 但在1930年代公司上市后 , 罗伯特发现 , 这些管理层在拥有股权后不但工作开始倦怠 , 而且股东的身份导致他们过于注重公司短期利益 , 使经营管理层难以放开手脚 。 于是在1937年 , 罗伯特回购了全部公司股权并退市 , 将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 他本人担任监事会主席 , 日常事务则交给董事会 。
1938年 , 罗伯特的幼子年仅10岁 。 这一年 , 罗伯特以遗嘱的形式确定了最终的传承计划 , 将博世交到他最信任的7位管理者手中 , 并对如何做决议确立了细致的指导准则 。 他的孙子克里斯朵夫·博世曾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 , “他(祖父)的遗愿十分明确 , 只有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才可能领导这个企业……他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最终 , 这个委员会帮助企业度过了有史以来最困难的时候 。 ”
1942年 , 二战尚未结束 , 81岁的罗伯特因中耳炎引发的并发症与世长辞 。 直到去世前的两三天 , 他还在一边因病痛而呻吟 , 一边坚持工作 。
3年后 , 德国投降 , 二战结束 , 博世果然再遭毁灭性打击 。 其德国的厂房多被同盟军轰炸殆尽 , 且和一战一样 , 海外市场和海外资产均再度归零 。 但继任者们不负所望 , 带领员工再次展开战后重建 。 他们先是积极维护和同盟国的联系 , 依靠核心产品熬过了最艰难的5年 , 后借助欧洲的经济繁荣和一体化进程 , 以在多元领域的先进技术再度崛起 。 1948年到1958年十年间 , 博世的员工人数从1万多名增长到近4万名 , 同期 , 销售额从8500万马克增至115300万马克 , 跃升13倍之多 。
更重要的是 , 1964年 , 在博世时任领导层的运作下 , 公司再次进行了改制 , 形成有限公司、基金会、博世家族三权分立的架构 , 达成几乎绝对的平衡 。 且公司始终坚持不上市 , 全部利润都留在企业内部 , 这保证了集团管理者能够不受资本市场的影响 , 得以专注长期发展 。 在很多年里 , 博世都保持着每年将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的惯例 , 远高于竞争对手3%的比例 。 这使其在业内持续保持引领者角色 , 在若干细分领域均创造出无数个第一 。
罗伯特的儿子小罗伯特对治理公司不感兴趣 , 他在后来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 而今 , 罗伯特的孙子克里斯托弗担任罗伯特·博世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督委员会成员、罗伯特·博世信托合伙人、博世基金会董事会成员 , 但他同样也不参与实际的企业运营 。 但这并不影响博世渡过百年洪流 , 成长为世界第一大汽车设备供应商 , 工业技术、能源和建筑智能技术行业的全球顶尖制造商 , 以及欧洲家电龙头 。
至少从现在看 , 罗伯特的终生夙愿——博世基业长青 , 真真正正地做到了 。
【附:罗伯特·博世生平】
1861年9月23日 , 生于德国南部一个富农家庭;
1879年 , 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 , 开始周游世界 , 就职于数家德美英制造电气设备的公司 , 期间服完兵役;
1886年11月11日 , 在德国斯图加特开设“精密加工和电气工程”车间 , 即后来的博世集团 , 于10年后迎来转机 , 走向大发展阶段 , 尽管此后又历经一战、二战及数次经济危机 , 但百年来总体发展势头不可逆转;
1942年3月12日 , 辞世 , 终年81岁 。
参考资料:
1.《窥探欧洲汽车产业背后的“隐形巨人” , 不愿受金融市场把控的博世集团》;
2.《德国博世百年风雨启示录:谁拥有先进制造业 , 财富就会流向哪里》 , 制造界;
【爱历史】“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的“隐形巨人”罗伯特·博世】3.《背后的巨人(2)老牌汽车配件商德国博世》 , 汽车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