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的“隐形巨人”罗伯特·博世

如今回望二百多年前 , 1861年可真是多事之秋 。 但同时 , 新的希望也正在孕育 。
建国不足百年的美国 , 在这一年春天拉开了南北战争的序幕 , 这是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内战 , 整整持续了四年;在中国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 , 但洋务派自此走上历史舞台 , 即将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军事和经济自救;在俄国 , 众多农奴借由农奴制改革恢复了自由身 , 为其后来的强大奠定了体制基础;原本四分五裂的意大利 , 也在此时实现了统一 , 走向强国之路 。
【爱历史】“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的“隐形巨人”罗伯特·博世
文章图片
罗伯特·博世/图源:维基百科
全球同此凉热中 , 1861年9月23日 , 德国南部一个富农家庭里 , 罗伯特·博世(RobertBosch)出生了 。
至少在早期 , 这个男孩的经历并不励志——父母双全、家境优渥 , 长大后读了职业技术学校 , 毕业后长达数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 25岁时虽创立了一个车间 , 但总处于破产边缘 , 频繁举债 , 直到35岁时还没见起色 。
不过 , 故事终究还是走向了转折 。 创业十年后 , 罗伯特找到了事业的轴心 , 并在日后逐渐发挥出他无与伦比的领导力 。 此后他的公司创新频出 , 不但日益壮大且走向真正的全球化 , 历经一战、二战 , 以及经济危机和行业危机 , 数次几近清零 , 但每每再次崛起 , 曾经的小学徒终成工业时代的先驱 。 更难能可贵的是 , 即便在离世后 , 罗伯特还给公司留下了持久的企业文化以及创新性的传承机制 , 确保了他投入毕生心血的企业百年长青 。
是的 , 这个企业就是创立于1886年的“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 , 而今它早已成长为汽车产业背后的“隐形巨人” , 且触角延伸至家电等众多领域 , 享有“欧洲工业瑰宝”之誉 。 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博世集团 。
十年踉跄前行 , 终至大放异彩
无论是相比家境贫寒的卢作孚 , 还是寒窗二三十载的张謇 , 罗伯特都足够幸运 。
他出身农村 , 但家里有农场和旅店;他学习成绩不佳 , 但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达 。 所以少时他既没受物质之苦 , 亦没忍受精神的折磨 。 15岁时 , 罗伯特从技术学院毕业 , 意气风发开启了一场真正的游历 。 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 , 他先后前往包括海德堡、斯图加特等多个德国城市以及英国和美国 , 接纳他的企业既有小工厂 , 也不乏大公司 , 如当时电气工程界的翘楚——泛音手电钻、美国爱迪生和西门子英国分公司等 。
这个浮躁青年每到一处都如蜻蜓点水 , 总是待不了几个月就感到厌倦 。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 也正是广泛的涉猎给他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 彼时 , 电气设备制造在德国正在兴起 , 罗伯特亲身感受到了这一行业的魅力 。 1886年夏天 , 在德国的斯图加特 , 他带领两名员工 , 创立了博世的前身 。
和一百年后中国的联想、华为一样 , 起步期的博世尽管立志于“精密机械和电气” , 但并没有挑活儿的资本 , 产品门类从电话机到量角规、雪茄架等不一而足 , 一度庞杂到自己人都记不清 。 即便如此 , 这个小车间在大多数时候也都要靠借债过活 。
【爱历史】“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的“隐形巨人”罗伯特·博世
文章图片
罗伯特·博世发明的火花塞/图源:维基百科
但希望的种子其实早就埋下了 。 创业第二年 , 罗伯特就应客户要求做过电磁点火器 , 一种通过电极产生电火花 , 点燃内燃机中可燃混合气体的装置 。 严格来说 , 这并非他的发明 , 但通过一系列微创新 , 博世成功使产品性能得以提高 。 到1891年 , 该产品的业务量已经占据博世的半壁江山——尽管“江山”此时还小到不足一提 。
转机来自1897年 , 再次应客户要求 , 博世将原本应用于大型固定引擎的电磁点火器第一次成功安装到一部法国产的三轮车上 。 这既是博世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 更是汽车行业的里程碑 。 要知道 , 汽车自从1886年诞生后 , 启动一直依靠手摇 , 而有了电磁点火器则大为不同了 。
就这样 , 在创业进入到第十一个年头后 , 罗伯特终于成功翻身 。 次年 , 博世获得了第一批汽车行业的订单 , 从此与汽车工业紧密相连 。
有意思的是 , 博世的创业史 , 恰是德国工业化升级的写照 。 在此之前 , “德国制造”一度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 , 对欧洲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 1887年——博世成立的第二年 , 英国议会曾通过《商品法案》 , 规定进口商品必须写明出处 , 以做区分 。 但在10年后的1897年——正是博世的转折之年 , 勤劳的德国人已经构建起谦卑进取的工程师文化 , 在制造的各个品类中 , 均做到了物美价廉、品质上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