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同学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你还用?

“哪个同学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你还用?
文章图片
谁打你 , 你就狠狠打回去不要怕 。 这个道理我相信很多爸爸或者父母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 我身边的许多朋友也是这样教育的孩子 。 他们往往还有一个前提是 , 你千万不要惹别人 , 但如果别人惹了你 , 你就一定要打回去 。
这样的办法 , 真的能够很好地教育孩子吗?我对这个处理方式存疑 。
“哪个同学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你还用?
文章图片
一、以牙还牙、以暴制暴方式不可取
首先 , 对于年纪很小不懂社交规则礼仪的小朋友来说 , 他们分不清什么是尊重别人、什么是友好的体现等等 。 这些规则小朋友几乎都不理解 , 自然也就无法遵守 。
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 , 他们对一个人的好感体现并非是完全的示好或者是单纯地搭话等等 。 有的孩子在家里与父母就经常打闹开玩笑 , 这会让孩子误以为建立友谊表达好感就是“打闹” 。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幼稚园孩子在欺负小朋友的时候 , 并不是单纯地只想欺负对方 , 而是抱有好感度的一种体现 。
所以这里的问题就出来了 。 哪个同学打你 , 你就打回去 , 这样的做法是否片面?又是否会对孩子自己产生影响?我的意思是 , 产生孩子对于这种还击式的报复快感中 。
“哪个同学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你还用?】以暴制暴 , 看似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 , 但如果我们放在成人世界中 , 会发生什么现象?也许别人都不敢惹你了 , 也不会欺负你了 。 但如果你碰到另一个不相识的人 , 就很有可能发生冲突 , 到最后闹到报警甚至是医院里去 , 这对于规则构建的成人社会来说 , “以暴制暴”显然是极其行不通的 。
“哪个同学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你还用?
文章图片
同时 , 这种做法的局限性也非常大 。 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走入另一个极端 。 我们大概都知道 , 凡是很多孩子采取这种以牙还牙的方式 , 大多都是比较调皮的 。 这是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 , 以暴制暴以牙还牙本身也是一种欺负的状态 。 我碰了你一下 , 你反过来要碰我两下 , 那我再碰你两下 , 结果你瞬间就不服了 , 直接就要把我制服 。 最后事情闹大了 , 告诉老师 , 你的理由是对方先打的我 , 但其结果是你把对方的脸抓破了 。
那你说 , 到底谁对?
小孩子是没有这方面的原则的 。 换言之 , 小孩子对谁欺负我 , 谁打了我 , 我就打回去 , 我就欺负回去 。 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 换句话说 , 他踢了我一下 , 难道我就真的只还他一下?那如果维持这种现象 , 那会无休止下去 。 所以大部分孩子的现状是 , 还手的那一方 , 会瞬间暴起 , “一举定胜负” 。
而且 , 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还体现在:日常孩子玩耍中 , 孩子会缺乏同理心 , 不懂得体谅他人尊重他人 , 甚至会认为他侵犯了我的权益 , 我就一定要还回去 , 我不能认输等等这样的观念 。
如若一直下去 , 这样的孩子其心理会存在较大的问题 。 要么是自大、要么是缺乏同理心以及对他人的尊重等等 , 并且会以自我为中心 , 不愿意寻求合作 , 甚至会“唯利是图” 。
“哪个同学打你,你就狠狠打回去”: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你还用?
文章图片
你觉得我说的夸大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 , 完全不会夸大 。 未来社会 , 人与人之间的合租越发重要 。 合作会带来什么问题?那就是利益的分配不均 , 而信奉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孩子 , 往往不太会主动让步 , 哪怕是自己不会先采取“极端手段” 。
说了这么多 , 其实很多父母最担心的一点往往还是在于: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了孤立无援了 , 以后长大了变得“老实、内向”甚至走入社会继续被欺负 。
这是很多父母普遍担忧的根本性原因 。 这也是让很多父母信奉以牙还牙的根本理由 。
但我要说的是 , 一个良好的教育 , 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教会孩子 。 换句话说 , 你是个什么样的父母 , 你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既然以牙还牙的方式不可取 , 那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应对校园霸凌?
二、应对校园暴力 , 沟通很重要
美国管理巨匠史蒂芬·柯维曾写过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 。 名字叫做《第三选择》 。 什么是第三选择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
应对校园霸凌 , 大部分人往往只有两种选择 , 要么是一味地逃避 , 要么就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 而史蒂芬·柯维在书中明确表示 , 在我们人生的许多问题上 , 其实远远不止两种选择 , 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第三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