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励志资源点|如何迎接不断提前的“中年危机”?,老龄化社会( 二 )


另一项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 , 则更加直观:他们把BP机发给了年龄在18—94岁之间的184个人 , 在一周时间里每天给他们发5次信息 , 要求他们立刻写下当时的情绪 , 这些情绪标签有正面的 , 如快乐、喜悦、满足等等;也有负面的 , 如愤怒、悲伤、恐惧和厌恶 。
研究者在5年和10年后,对同样的对象重复了上述实验 。
最后的结果表明:老人的正面情绪始终和年轻人一样多 , 但负面情绪却比较少 。
换句话说 , 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 , 在即便有理由感到不快乐的时候,选择快乐 。
正如本书中来自中国香港的黄萍所说:“我从来不把我的快乐与过去作对比 , 因为这是不同的 。 当你老了 , 就得让自己快乐 。 不然你会更老 。 ”
说这话的时候 , 80岁的她 , 已经失去了丈夫、儿子 , 仍然努力地让自己快乐、平静地生活 。
快乐 , 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 。
什么样的人能活得更久
不可否认的是 , 衰老意味着很多以前没有过的困难都会出现 。
对于老去的人来说 , 明天不一定意味着更好 , 反而会预示着思维和身体的进一步衰退 , 朋友和爱人也会渐渐离开 , 健康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
那么在不可逆转的身体、思维衰退之外 , 老人还能够做些什么 , 来保证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呢?
书中提到 , 年老之后 , 人们的价值观会发生变化 。
比如 , 他们会在社交标准上更加挑剔 , 不再去应酬那些自己不喜欢或者合不来的人 , 也不再寻找新朋友或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 也更加珍惜独处思考的时光 。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认知 , 尤其是中国人的认知: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家中的老年人“保持忙碌”、“热闹起来” 。
社会学家托恩斯坦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超越老龄”:作为老年人来说 , 不是身处衰退期 , 而是站在了制高点 , 人们在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物质忧虑 , 转而集中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
而在老年到来之前的许多年 , 我们都是在为这个阶段做着准备 。
当然 , 托恩斯坦的研究对象 , 是社会保障系统非常完善的瑞典人和丹麦人 , 因此这些老人在物质生活和医疗保障方面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
但这项研究也足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变老不仅仅是身体的衰退 , 也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智慧:面对衰老、面对死亡的智慧 。
而这种智慧的内容之一 , 就是接受渐渐失去掌控的事实 , 同时不用困难来定义自己的生活 , 用“感恩”来代替“抱怨” 。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 , 有感恩之心的人 , 会产生正面效应 , 带来幸福感和乐观情绪 。 经常“道谢”的人 , 血压较低 , 炎症较少 , 免疫功能更强 , 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也会更低 。
书中还建议 , 老年人在一起的时候 , 不要总是讨论疾病和腰背疼痛 , 可以聊聊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 例如音乐、电影和体育比赛 。
谁都知道生活中总是有坏事发生 , 但总是谈论、抱怨这些 , 对我们的情绪没有好处 。
治疗还是放弃?
《奇葩说》中 , 有一期节目是我至今不敢看第二遍的话题:“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 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
节目里有很多人都分享了自己身边的亲人得绝症的经历 , 自己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舍 , 鼓励、希望亲人能够撑下去 , 哪怕是选择尊重亲人意愿的 , 也在整个节目过程中泣不成声 , 现场观众更是泪流满面 。
那是我看过的最悲伤的一期《奇葩说》 。
蔡康永在最后陈述时说 , 我们要学会告别这件事 , 这是值得练习的 。
搞笑励志资源点|如何迎接不断提前的“中年危机”?,老龄化社会
文章图片
而这样的问题 , 《长寿的代价》的作者也遇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