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边羽|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梧桐树边羽|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文章图片
陈寅恪先生的火和陆键东出版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有关 , 与他所写王国维碑文中的“独立之精神 , 自由之思想”的宣言有关 , 因为无论在哪个时代 , 专心学问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最高梦想 。 近代社会的动荡将大多数人裹挟 , 无法置身事外 。 而陈寅恪先生无论在哪个时期 , 始终恪守着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 , 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 。
于他本人来说 , 谁在台上 , 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 因为他的学问重点在于史学 。 虽然时局会引导年轻人 , 但是他坚信文人的纯净可以生存 , 所以他没有离开去香港台湾 。 即使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 他照样著书立说 , 只可惜在六十年代全无理智可言的运动下 , 随着保护文人的官员一一倒下 , 最终这位恪守自己学术立场的老人还是在无人道的批斗中离世 。
和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唐筼一个多月后随他而去 。
梧桐树边羽|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文章图片
陈寅恪出身很不错 , 家族里有名可循的人很多 。 祖父陈宝箴 , 是清代一方大员;父亲陈三立 , 是清代诗人 , 同光体的代表人物;哥哥陈师曾 , 是一个艺术家 。 这么个出身名门大族的公子哥 , 从小接受中学和西学教育(陈宝箴作为湖北、湖南巡抚 , 和陈三立都是政治上的维新派) , 十二岁就能背诵“十三经” , 然后被送去日本 , 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周游列国求学之路 。
陈寅恪的求学之旅 , 按照普通人的眼光来看 , 是失败的 。 因为他游学八年 , 两度去日本 , 两度去欧洲 , 去的都是名校 , 却没有带回来一张文凭 。 他最高的文凭就是第一次东渡日本回来后在复旦公学拿到了毕业证 , 而这实际上顶多就是个高中或者中专之类的文凭 。
为什么多年的留学之路 , 没有拿到一张博士文凭?方鸿渐还弄个假的回来糊弄父老乡亲呢 , 陈寅恪一直在花天酒地 , 虚度时光吗?
【梧桐树边羽|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事实正相反 。 陈寅恪认为 , 花上两三年的时间只为一个课题 , 追求一张文凭就是浪费 , 就没有时间去学别的东西了 。 他的这种态度不仅仅在于对学历如此 , 即便是对生活、对爱情也是这样 。 在他心中 , 除了学问 , 其他的事情都不值一提 。 所以到了三十八岁上才和唐筼成婚并相伴终生 , 这和那些民国风流才子完全不同 。
梧桐树边羽|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文章图片
因为陈寅恪起点高了 , 很多事情他根本不在乎 。
虽然只有复旦公学的文凭 , 清华在组建国学研究院的时候 , 他却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列为四大导师 。 王国维是“帝师”、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赵元任是民国最帅的语言学家 , 这三位都是名动九州的大家、名家 , 只有陈寅恪没有文凭 , 当时也没有著作等身 。 后来其他三位死的死 , 走的走 , 只剩下了他 , 名声、地位日益崇高 , 学术也更加精进 。
后期的陈寅恪是文史哲一把抓 , 什么都敢教 , 什么都能讲 。 还有所谓的“三不讲原则” , 书上有的不讲 , 别人讲过的不讲 , 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 为什么能做到这些?除了根基深 , 求学广 , 关键是学习能力强 , 他的思考、见解一直在充实、更新 。
在学校期间 , 他被学生们称为“太教授” , 因为上课的时候不仅仅学生去 , 很多教授都跑去旁听 。 学问之渊博 , 课堂之精彩 , 是为一时盛况 。
陈寅恪不但是“公子中的公子”、又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 你说这样一位人物 , 没有真才实学 , 当得起民国那么多才子的交口称赞?
梧桐树边羽|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文章图片
今人吹捧陈寅恪 , 大都并不真正了解他 , 只知道他学问大 , 而且忠于学术 , 特别是“独立之精神 , 自由之思想”喊出了所有人(不仅仅是文人)心中的想法 。 为什么会有人来质疑吹捧过火?可能是某些朋友被宣传过后 , 去详细了解陈公子的学术成就 , 感觉并没有惊天动地 , 而且建国后又不认真搞学术 , 却写了一部为歌女立传的《柳如是别传》 , 简直是有辱斯文 , 所以这些朋友就觉得上了陆键东的当 , 开始提出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