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Nature:促进癌细胞转移!这种食物我们每天都在吃


太空|Nature:促进癌细胞转移!这种食物我们每天都在吃
文章图片
太空|Nature:促进癌细胞转移!这种食物我们每天都在吃
文章图片
棕榈酸(PA)是人体内最常见的饱和脂肪酸 , 占人体内总脂肪酸的 20-30% , 平均而言 , 一个 70 公斤重的人由 3.5 公斤棕榈酸组成 。 它可由饮食提供 , 也可体内合成 。
棕榈酸广泛存在于我们平时的膳食中 。
棕榈酸占棕榈油总脂肪的44% , 由于棕榈油完全不含转基因成分 , 每单位面积的油产量胜过其他油籽作物10倍 , 它已超过豆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油 。
棕榈油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糖果、蛋糕、奶酪类似物、薯片、巧克力、饼干、冷冻食品(煎饼、馅饼、比萨饼)、冰淇淋、方便面和燕麦片、人造黄油、花生酱、沙拉酱、火锅底料等 。
此外 , 棕榈酸还存在于很多肉类和乳制品中(占总脂肪的 50-60%)、可可脂中 (占总脂肪的26%) 和橄榄油中(占总脂肪的8–20%) , 甚至母乳中(占总脂肪的 20-30%) 。
长期以来 , 关于棕榈酸是否有害健康尚无定论 。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3)的一份报告表明棕榈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但是另一些实验结果并不支持这个结论 , 结果的争议可能是源于饮食的复杂性 , 实验选择标准及实验对象的年龄等差异 。
最近发表于《Nature》上的一篇文章表明棕榈酸会改变小鼠的表观基因组 , 并促进小鼠癌细胞的转移 。
研究人员在体外用300μM浓度的棕榈酸(PA)、50μM浓度的油酸 (OA)或50μM浓度的亚油酸 (LA)刺激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4天 , 然后将这些细胞原位接种到以标准饮食喂养的小鼠体内 。
结果发现 , 接种了棕榈酸刺激的OSCC癌细胞的小鼠 , 体内转移病灶的数量和大小明显增多 , 而油酸和亚油酸却没有这种效果 。
不仅如此 ,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转移增强并不需要棕榈酸的持续刺激 。 研究人员用棕榈酸体外刺激OSCC癌细胞4天后 , 将刺激过的癌细胞放在标准培养基中培养14天 , 发现癌细胞仍然具有很高的转移能力!说明棕榈酸的短暂刺激可以长久的维持癌细胞强劲的转移能力 。
那么 , 含棕榈酸的食物是否也会促进癌细胞转移呢?
接下来 , 他们将OSCC癌细胞原位接种到小鼠体内待形成原发性肿瘤后 , 就给这些患癌的小鼠短期喂食富含棕榈油的食物 , 并用喂食富含橄榄油食物或者标准饮食的患癌小鼠作为对照 , 10天后 , 再全部更换成标准饮食 。
为了更清楚的观察转移结果 , 他们从小鼠体内取出原发性肿瘤进行纯化 , 再将这些纯化的癌细胞移植到喂食正常饮食的二次小鼠中 。
结果发现 , 来自初级小鼠的肿瘤细胞在二级小鼠身上的转移能力 , 棕榈油喂养的比橄榄油和标准饮食喂养的都更强 。 说明 , 含棕榈酸的食物一样会促进癌细胞转移 。
细胞行为是受基因表达控制的 , 那么 , 棕榈酸刺激后的癌细胞的表观基因组是否发生了变化 , 从而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
研究人员分析了体外用棕榈酸处理的OSCC癌细胞的表观基因组 , 发现H3K4me3发生了稳定的变化 , 并因此介导肿瘤细胞表达了一些与神经发生、神经重塑、肿瘤细胞外基质 (ECM) 组织和胶质生成等被证明与癌症预后不良有关的基因 。
H3K4me3是组蛋白H3第4个赖氨酸残基的三甲基化标记 , 它主要负责基因的启动 。 组蛋白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等的标记是能遗传给子代的 , 因而棕榈酸处理导致的H3K4me3变化是能随着癌细胞的分裂传给它的子代细胞的 。 这也是为什么在停止棕榈酸刺激后 , 癌细胞仍具有很强的转移能力的原因 。
总而言之 , 这个研究证实 , 膳食棕榈酸不但能促进癌细胞转移 , 而且还能把这种转移能力传给它们的子代 , 让这种强劲的转移能力长久的保持下去 。
看到这里 , 也许很多人想扔掉含棕榈油的加工食品 , 如方便面、火锅底料等 , 少吃加工食品肯定没错 , 但即使不吃棕榈油 , 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和肉类就含有不少的棕榈酸 , 这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吗?
脂肪酸(如棕榈酸)作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参与人体内很多关键的生理活动:保证细胞膜的物理特性 , 与蛋白质棕榈酰化、棕榈酰乙醇酰胺 (PEA) 生物合成以及肺中有效的表面活性剂活性等 。
正常情况下 , 棕榈酸在体内组织的含量似乎被控制在一个明确的浓度附近 , 据文献报道 , 人体每天对棕榈酸的平均摄入量约为 20–30 g , 其摄入量的变化不会明显影响其组织浓度 , 因为饮食来源的棕榈酸会与体内生物合成(DNL)的棕榈酸互相平衡 , 从而维持其组织浓度的稳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