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我,创业者,被CVC骗了!


智能音箱|我,创业者,被CVC骗了!
文章图片

“过去 , CVC凭借自身产业资源 , 拿到了很多低价项目 。 ”深圳某头部机构合伙人黄韵直言 。 但这一优势 , 正在减弱 。
“我们拿产业资本的钱就是为了对接产业资源 , 不过投资完成后 , 他们却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赋能 。 ”从事制造业的赵家全对《融资中国》坦言 。
曾有人将CVC作此形容:产业资本的嫁妆是金条加家电以及老丈人的人际网 , 往往会搭配资源 , 助力企业的发展 。 经典案例是京东/搜狗拿腾讯的钱、滴滴快的拿腾讯和阿里的钱 。
产业资本资金雄厚 , 但也试一把双刃剑 。 在投资时 , 往往会在估值上对企业有更苛刻的要求 , 甚至是把资源折现成现金 。 这招玩得最炉火纯青的就是百度 , 在投资爱奇艺以及去哪儿等公司的时候 , 都是签订框架协议保证未来n年带来多少流量 , 并将流量折价成为投资款 。 或者要求投出去的现金 , 必须有多少用来购买百度广告 。
背靠产业资本 , CVC正走在分化的路口:一边是以字节跳动、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大厂 , 正在通过雄厚的资金开始攻城略地般的买买买 , 将产业资本做到极致;另一边 , 一些CVC则面临着对外没有估值优势、对内无法完全独立的两难问题 。
一直以来 , 产业资本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集团老大的意志 。
内部的出资意愿 , 都决定着CVC投决的独立性 。 “在CVC做合伙人 , 是按照投决的意见?还是听集团的管理?”胡一明是一家产业CVC的合伙人 , 他也在疑问 。 “未来 , CVC如何市场化?半个身子要独立、半个身子还在集团 , 我们作为CVC如何走一条‘中间路’?”
01
CVC是不是“傻钱”
早几年 , 创业者对于CVC的看法还是“最后一轮融资” , 一些创业者看来 , “与风险投资人合作是为了获得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还有人说 , “我们还没到与风险投资人合作的时候——我们会在A轮融资结束后给你打电话 。 ”
CVC似乎成了接盘侠 , 更一度被认为是 “傻钱” , 倾向于过度支付 。 曾有一位知名的美国风险投资家 , 极度的不看好CVC模式 , 他看来 , CVC就是傻钱 , 因为战略意志太强 。 “当创业者的业务违背CVC集团的业务发展时 , CVC会极力阻止 。 ”
与传统财务投资要求财务回报为唯一标准不同 , CVC的出发角度大多数都是以产业为视角 , 除了自身业务需求之外 , 还有挖掘产业早期机会 ,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等诉求 。
近几年 , CVC的投资阶段逐渐前移 , 投资逻辑也逐渐成熟 。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有资金试水投资 ,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逻辑 。
IT桔子数据显示 , 2011年后创立的互联网公司平均成立2年后就开展投资了 , 而传统公司平均成立14年后才开始投资之路 。 比如 , 尚未实现上市的喜茶 , 已经在投资上做的风生水起了 。 这不难理解 , 互联网公司本身比传统企业更早接触风险投资;同理 , 2011年后国内风险投资业更发达 , 新的互联网公司一出生就接触到了VC , 比老牌互联网公司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 他们成立不久便跃跃欲试对外投资 。
从2011年至今的十年时间 , CVC飞速发展 , 早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傻钱” 。
【智能音箱|我,创业者,被CVC骗了!】从趋势上来看 , 除了成立直投部门做产业投资外 , 很多产业集团开设外部投资 , 或与第三方合作、或进行独立基金运营的探索 。 在募资方面 , 如果是在内部设立战投部门 , 大部分是集团出资 , 鲜少有募资的烦恼 。 而如果是较为独立的运营基金 , 内部出资仅占一半或更少 , 还是要进行市场化募资 。
从投资看 ,CVC凭借着背后的产业资源 , 低价拿下了很多项目 。 比如 , 对于字节跳动、美团这样拥有流量的巨头而言 , 企业可以通过他们的入口快速起量 , 这远比单纯的财务投资更有吸引力 。
此外 , 这些产业资本有很强的现金流 , 他们的钱更抗周期 , 一些财务投资机构虽然在吹捧自身在某某项目上赚了多少钱 , 但最后又把钱投入到一些没有流动性的明星项目中等待望不到头的退出 。
但也有创业者发现 , 产业赋能并没有那么顺利 。 “导入的效果并不好 , 在业务层面上的不匹配 , 让资源很难无缝对接 。 ”赵家全坦言 , “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 , 还有一些产业资本 , 答应的资源更是完全无法兑现 。 他们的内部在推进资源方面也是举步维艰 。 感觉自己被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