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2 利水渗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五 )


另外一个 , 也有这个三因制宜的问题 , 比如说这个湿浊比较重的季节 , 或者地区 , 或者人 , 这类的药用量可以稍重一点 。 那么比如说干燥的 , 或者平素阴津亏耗的这些人用的时候量就小一点 。 另外中病即止 , 也就是不要过于的分利 , 也是会伤阴津的 。 它原则上对于中病即止也有一定的内容可以阐述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2 利水渗湿药 茯苓 猪苓 泽泻 薏苡仁文章插图
半夏
最后就是病证禁忌 。 那么这类的药呢 , 是用于湿邪的 , 湿和津液是相对的 。 在生理的情况下 , 它就是津液 , 在病理的情况下 , 它就是湿浊 , 就是水湿 。 在没有水湿的情况下 , 过用了 , 那伤的是津液 。 如果平时津液已经耗伤 , 要用这一类的药 , 那就是要谨慎一些 。 所以它这个病证禁忌也就是伤津的 , 要慎用 , 这是为主的 。 另外 , 药材本身它的使用注意没有什么典型 , 就不要求 , 还是按照这么一个框架 , 这么一个思路 , 这样子大家容易学习和记忆 。 这个就是这一章药的概述的五个问题 。
第一节 利水退肿药
第一节呢 , 利水退肿 , 其实有关的内容我们前面全部讲了 , 利水退肿 。 虽然这一节的药称为利水退肿 , 但是功效称为利水退肿的只有后面的一些药 。 这些药根据教学大纲 , 都不要求 , 因为很次要 。 什么冬瓜皮、玉米须、葫芦这些 , 都是常见之物 , 有的就是药食两用 , 所以不要求 , 大家知道 。 那么像什么泽漆 , 有一定的毒性 , 蝼蛄 , 这都是动物药 , 临床使用并不广泛 , 所以都没有要求 。
为了说明这一类药里面利水退肿主要用于水肿的 , 就有一个香加皮 。 香加皮其实我们今天上午讲五加皮的(时候)已经全面对照了 , 不需要再讲 。 所以真正在这一节的利水退肿的药 , 那就剩下了几味利水渗湿的药 。 这个利水渗湿的药呢 , 应用非常广泛 , 什么水湿病证 , 所谓的“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 选的药就是这一组的药 。 只要有水湿 , 都可以用它来消除体内的(水湿) , 通过小便 。
茯苓在这一节里面 , 就有四味药 , 比较重要的就是茯苓和薏苡仁 , 那么我们先介绍茯苓 。 茯苓呢 , 是一个真菌类的植物 , 是一个多孔菌科的真菌茯苓 。 这个茯苓呢 , 它是寄生在腐烂了的松树根上的 , 有的松树根从茯苓的中心穿过 , 那就叫做抱木而生的 。 有的松树根就在茯苓的旁边 , 它长在旁边的 。 这个茯苓在古代的文献当中 , 这个茯可以没有草字头 , 潜伏 , 伏藏 。 这个苓呢 , 是灵活的灵 。
那么这个真菌类的植物古人对它们的生长习性、生长规律不是很了解 , 只是看见了一个现象 , 它长在松树根旁边 , 而且要松树死亡以后 , 或者松树根腐烂以后 , 古人认为松是很有灵气的 , 就认为这松树死亡以后这个松的灵气就伏结于根部 , 所以称为伏灵 , 就是松的灵气伏结在根部而形成的一个团块状的一个药材 。 所以在古代文献上 , 它是另外写的方法 。
后来因为猪苓 , 我们下面要介绍的一味药 , 用了这个苓 , 茯苓和猪苓又是同类的 , 也是真菌植物 , 所以慢慢的就把猪苓的苓也用于说明伏灵的灵 , 所以伏字又加了一个草字头 , 一直沿用到现在 , 就成了这个中药茯苓的正名 。 最早的是这样一个灵 , 是灵活的灵 。
这个茯苓单个的菌核体 , 有的很大 , 有的可能十多二十公斤一个 , 是菌类植物里面的大个头 。 那么这个茯苓呢 , 它首先是一个淡味的药 , 它能渗能利 , 利水渗湿 , 所以前面加一个甘 , 甘淡并提 。 当然本身它也有补虚的作用 , 健脾 , 也可以表示甘能够补的意思 。 所以它的基本药性是一个甘淡的 , 药性是平和的 。 作为利水渗湿药 , 那么茯苓呢它是一个利水渗湿的要药 , 它可以用于所有的水湿病证 。 凡是与水湿有关的 , 几乎都可以使用 , 所以它应用非常广泛 , 前人把它称为利水渗湿的要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