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五 )


 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文章插图
▲梁思成绘制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图纸(图片来源:读库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下午八时由大佛寺向车站出发,等夜半的平汉特别快。因为九点闭城的缘故,我们不得不早出城。到站等候。站上有整列的敞车,上面满载着没有炮的炮车,据说军队已开始向南撤退。全站的黑暗忽被渗白的水月电灯突破,几分钟后,我们便与正定告别北返。翌晨醒来,车已过长辛店了。
纪古建筑
隆兴寺
 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文章插图
隆兴寺在正定县东部,旧名龙兴寺,俗称大佛寺,是河北重要大伽蓝之一,寺之创建,可以追溯到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著名的成藏寺碑到如今还在大悲阁前直立着为这寺史做证据。但是现存的建筑,最古者不过宋初。宋太祖因城西大悲寺大铜像被毁于契丹,所以在成内另铸大钢观音像于龙兴寺,建大悲阁。
元明清间历代修葺,康熙乾隆朝,更建僧舍,佛庵于两旁,而在寺西建行宫。自康乾至今不过二百余年,后加的各部除现在的方丈外,差不多已全部毁坏,行宫也已变成天主教堂。唯有寺正中原来古构,尚得勉强保存。现在颓败的隆兴寺,只余山门,摩尼殿,戒坛,转轮藏,慈氏阁,两座碑亭,大悲阁及其左右联建的集庆阁和御书楼,两旁的僧舍,廊,和后面的药师殿。
山门与摩尼殿之间,原有大觉六师殿,现在只有一土丘;六师殿两侧的钟鼓楼亦仅存遗址。戒坛是清建,其四周走廊,已被拆毁。大悲阁是全寺最重要的建筑物,现大已破坏到不可收拾,而纯三方丈已在须弥座上另建砖龛了。阁之原构。尚有少数的梁柱及斗拱可见,而东西两壁的塑壁,尤为可贵罕有的古雕塑。
摩尼殿
 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文章插图
寺中现存古构中,以摩尼殿为最大,最完整,最重要。在戒坛之前,六师殿之后,它在寺中所占的位置-尤其是在六师殿已经坍塌之后,极为重要。
平面阔七间,深七间;但侧面当心间旁的两次间,阔只及其他间之半;所以摩尼殿的平面是个近于正方的长方形。四面的正中都有抱厦。殿全部立在一个大台基上;台基之前更有月台。四面的抱厦是殿四面出入的孔道,除此以外,四面都是砖墙,并没有窗牖,殿内所得些少的光线,都由上下两檐下拱眼间放进。殿内有金柱内外两围,外围之上承托上层檐,内围之内包括的内糟九间是个大基坛,上供佛像;在坛之东西北三面,都有到顶的砖墙。
断面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亦五间;但因其中两间进深较浅,所以实际进深只及面阔之四间。内外金柱上都有斗拱,内金柱斗拱上承有五架梁(宋称四椽伏,第四图),长如正中三间的进深。梁架的结构较清式的轻巧,而各架交叠处的结构,叉手,驼峰,襻间等等的分配,多与《营造法式》符合。内外金柱斗拱之上有双步梁(宋称乳)。外金柱与檐柱间有下檐一周,即《法式》所称副阶。在四面正中都有歇山抱厦,为后世少见的结构法。
立面重檐歇山的殿身,四面加歇山抱厦,而抱厦却以山面向着四面,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在无论那面,摩尼殿都有雄厚的墙,墙上并没有窗子,唯一的出入口就是抱厦,光线之大部分,也由抱厦放入,上下两层檐下,都有雄大的斗拱。我们若再细看,则见各面的檐柱,四角的都较居中的高,檐角的翘起线,在柱头上的阑额,也很和谐的响应一下,《营造法式》所谓“角柱生起”,此是一实证。在蓟县独乐寺及宝坻广济寺也有同样的做法,惜去年研究时竟疏忽未特别加以注意,至今心中仍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