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此外,人们在将棺材掩埋之前会特地在其表面涂上防腐液,然而这种液体恰恰会污染土地与水源。”对此,国内专家纷纷建议彻底废除土葬,倡导全国范围内实行火葬。然而,土葬在农村屡禁不止,没有接受先进教育的农民对火葬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
为了全面推广火葬,专家四处宣传火葬的好处,国家更是为贫困户提供1000元火葬的补助,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在吴飞教授看来,相比于火葬,土葬更加耗费财力与土地资源。因为火葬采用大理石墓,而大理石的风化速度特别慢,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且大理石坟并不会像土坟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平掉,反而会加重土地问题。此外,火葬特别浪费人力、财力与物力。其中,焚烧尸体的柴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每火化一个人,就得消耗十至十五公斤的柴油,并耗费25度左右的电能。
【北大教授吴飞:应当恢复土葬,火葬就像把人当垃圾一样焚烧处理】
文章插图
且从事殡仪服务业的人员数量庞大,国家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工资更是一笔巨款。再加上农村地区的老人对土葬还是保留着一股执念,尽管他们妥协了将死者的尸体火化,但他们还是会为死者的骨灰寻找一片墓地,将骨灰盒放置棺材里,完成土葬流程。
三、火葬缺乏人文关怀
这样一来,“火葬后再土葬”不但增加丧葬成本,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吴飞教授还提出了一种较为新颖形象的观点:“殡葬机构就像一个大型的尸体处理站,每天走程序一般处理死人,将死者当垃圾一般处理掉。从前还叫殡仪馆,现在活脱脱一个火葬场。”
现代社会盛行一种普遍现象,即对生者重视而对死者不重视。而许多社会学专家也只注重研究对生者的人文关怀,却忽视了死者也需要人文关怀。目前,诸多殡葬礼仪与过程中都缺乏了对逝者的尊重以及人性关怀。
文章插图
尤其是遭遇意外灾难而死的受害者常常集中在殡仪馆火葬,受害者家属往往见不到亲人最后一面。这种强行且匆忙的火化有悖人情,既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与不负责,也是对受害者家属人格与尊严的侵害。常言道:"死生亦大矣"。
不论是自然死亡或是非自然死亡,我们都应该对已逝去的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体谅死者家属的悲痛与无奈。应支持土葬还是火葬,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吴飞教授的观点并非完全正确,毕竟土葬确实暴露了诸多弊端,并不适合未来长期使用。
然而,吴飞教授的想法是基于对逝者与生者的人文关怀以及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出发的,值得我们肯定。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对丧葬文化颇有研究,他认为:“殡葬礼仪并不是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而是表达生者与死者的精神联系,使逝者的精神永垂不朽,使生者的心灵有所皈依。”
文章插图
结语:
因此,在丧葬礼仪上贯彻人文关怀与文化认同是必然的,而推进丧葬改革也是一种趋势。倘若能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既尊重逝者与生者,又能节约资源、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丧葬礼仪体系,那当真是国家之大幸,也是万民之幸。
- 当年击败北大硕士,拿下诗词大会冠军的37岁外卖小哥,如今变化让人认不出
- “华佗是印度人”,印度专家再次发声,清华教授认同并提出观点
- 英国历史教授:大禹只是神话人物你们还当做真事。网友:见识短浅
- 王云强教授荣膺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年度影响力人物奖”
- 北大天才不顾反对当和尚,父母哭求都拦不住,9年后终于说出原因
- 70年代罕见的老照片:胸前佩戴大红花是荣耀的象征,老师在课堂教授古诗
- 天才田晓菲,她是海子的知音,13岁进北大,35岁成为哈佛教授
- 从“有书”到“无书”:北大教授朱青生的理想书房
- 孔子美术馆特聘客座教授——孙士叙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携专家调研组到贵港市开展文化旅游资源考察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