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兵|“南兵”和“北兵”之争——明朝军事不可言说之痛
万历二十年(1590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发兵侵朝,万历平倭援朝战争爆发,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统兵入朝。万历二十一年一月八日,明军一举攻克日军小西行长第一军团据守的朝鲜重镇平壤,大获全胜。
半个多月后,两军又在碧蹄馆遭遇,李如松指挥的明军前锋虽然一度被包围在碧蹄馆,形势凶险,最终还是在数万日军包围下脱出生天,转危为安。
这就是著名的碧蹄馆之战。
碧蹄馆之战后,明军虽然损失了不少精锐,包括主将李如松的许多家丁,但整体实力并没有太大损伤。这被认为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役,因为日军出动优势兵力,想一口吃掉明军前锋的战略目标最终却功败垂成,明军虽然脱围,但也损失了不少精锐,两军都难言成功。
奇怪的是,原本意气风发的主将李如松此后却战意消沉,从驻扎的前线坡州一路后撤,先撤到开城,又渡江撤回平壤,只留下查大受率少量兵马留守林津江北岸。
什么原因让碧蹄馆战后的李如松与取得平壤大捷后意气风发的李如松完全不同,似乎变了个人?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碧蹄馆,李如松的家丁损失惨重,这些人都是始终跟随在李如松身边的亲兵,是他最为倚重的精锐,这个损失让他难以承受。
比如缺少粮食,大半个朝鲜已被日军占领,朝鲜政府无力供应大军粮草,还要靠明军自筹,大军缺粮难以为继。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原因,或许被人忽视,就是明军的内耗,也就是由来已久的南北兵之争。
文章插图
何谓南兵?
所谓“南兵”和“北兵”的概念,在明初并不存在,这个称呼来自于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
燕王朱棣驻扎北平并在那里起兵,建文帝朱允炆在南京发兵迎战,为了区分,两方的军队就被称为南兵和北兵。
此后,南兵的定义范围也始终在不断变化,总体而言,狭义上的南兵指的是南直隶、浙江一带的兵马。
到了嘉靖时期,随着名将戚继光一起崛起的浙兵成为南兵代名词。戚继光善于练兵,打造出了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南兵历来偏软的印象也随着浙兵的崛起而被颠覆。戚继光带领浙兵在东南沿海到处征战,“先后九战皆捷”,南兵成为一支铁军。
对朝廷来说,看重的是能打仗的军队,南兵这么强,自然也就成为军队典范,不光被征调到西北防御蒙古,戚继光也带着南兵作为榜样,以南兵的标准来要求边关的北兵。
文章插图
入朝作战的南兵
到了万历平倭援朝战争时期,虽然戚继光已经去世,但他带出来的南兵还在。李如松手下的,正是这样一支南兵。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奉劝养花新手,用这4样“肥料”,要早点学会甄别”针对目标“
- 想让铁线莲变成“巨无霸”,就要未雨绸缪,否则一场空
- 罗贯中|三国隐居的“第一人”,诸葛亮都要求见,罗贯中却不爱提及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葬到“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感慨:一言难尽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广西!明天气温“大转变”!广西各地的气温将迎来下列变化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孔子|【新知】“说出吾名,吓汝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