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兵|“南兵”和“北兵”之争——明朝军事不可言说之痛( 二 )


他们基本是步兵,冷热兵器混用,主要装备有鸟铳、火炮、长枪、刀牌等戚家军常用的武器。
《朝鲜宣祖实录》:路上见南兵来到,皆是步军,所持器械皆便捷,多带倭统简,火炮诸具。
入朝的南兵,人数也不少,根据记载,有戚金、钱世帧统领的2000人,骆尚志、王必迪、吴惟忠、叶邦荣统帅的9000人,共计达到11000人。
李如松入朝的军队总数是四万五千人,南兵在其中占据不小比例。
在入朝初期的平壤之战里,南北兵协作得当,表现都很勇猛。
北兵将领:“李芳春箭中咽喉,射穿右膊;李如梧铅子击穿左臂,方时春触中毒火”。
南兵将领:“是时有城倒被压,众军践踏,从砖石之下跳跃登城,如骆尚志者,有鉛子伤胸,血流殷踵,督军不休,如吴惟忠者”。
但大家都带伤坚持作战,“五人者倶带伤不顾,杀入城内。”

南兵|“南兵”和“北兵”之争——明朝军事不可言说之痛
文章插图
矛盾的产生
问题出在了战后的叙功上。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先登”之功,在中朝等多部史料中都认为归功于南兵将领吴惟忠和骆尚志。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浙兵先登,拔贼帜,立天兵旗麾”。
其中,南兵游击吴惟忠和参将骆尚志“功无与伍,皆先登焉”。
朝鲜经略宋应昌的赞画袁黄也向南兵将领表示:“皆以公等为首功以报朝廷,公等将有大功,宋侍郎亦已知之。”
但到了报功的时候,满以为首功归己的南军将领们却发现,首功的人选落到了北军将领杨元的头上。这让南兵将官们难以接受:
《明神宗实录》:惟叙功一节,平攘之捷,先登者各有其人,而归之杨元,则众论不平。
除了将领论功不平,士兵也是如此。
明朝和秦朝一样,是以斩获首级数目论军功的朝代。平壤之战前,为了防止部下抢割首级而耽误作战,李如松下严令“争割首级者斩”。但在战役中,李如松的命令贯彻的并不严格,发生了许多抢割首级的事情。
由于南兵在前追击日军,北兵的骑兵在朝鲜地形里的行动还不如步兵方便,落在后面,最后导致了“平壤之役,南人先登力战,而得首级者,皆是北人”的尴尬结果。
这样一来,南兵从兵到将,都对北兵意见纷纷,再也不如入朝时那么协作无间。
除了前线的将士,明军高层也明争暗斗不已,经略宋应昌和提督李如松也因为叙功问题产生矛盾。
宋应昌是南人文官,李如松是辽东边将,其中既牵扯到南北军事集团的利益,又夹杂了文武官员战后如何论功的问题,彼此纠缠不清。

南兵|“南兵”和“北兵”之争——明朝军事不可言说之痛
文章插图
矛盾的发展和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