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兵|“南兵”和“北兵”之争——明朝军事不可言说之痛( 四 )
至于之后的蓟州兵变,则是在矛盾日积月累,许久得不到解决下的一次爆发。只要矛盾存在,就总会发作,只是时间点或早或晚而已。
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明朝军事制度的失败。
明朝和宋朝一样,都是以文制武。
以文制武的制度并没有错,从长远来看,它也是时代的进步。
宋应昌作为朝鲜经略,就是朝鲜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李如松虽然是提督,也要接受他的节制。但李如松却相当于半公开地在叙功问题上偏向北军,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因为经略宋应昌对他的节制力其实有限。
刚在宁夏之役平定哱拜叛乱的李如松自恃功劳,并不怎么把宋应昌放在眼里,还屡次与他发生摩擦。
平壤战后,李如松认为,宋应昌等文官并没有亲临前线,到了叙功时,却要来分功,而且自己还要承受朝廷言官的弹劾,自己上奏也无济于事。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经略)拥兵不渡,而如平壤之捷掠为己功,我所上奏亦被壅遏。
碧蹄馆之战后,面对宋应昌和南兵的指责,李如松干脆撂了挑子,即使朝鲜君臣一再请求进兵,他还是一直后撤到平壤了事。
朝鲜君臣对此看得很清楚:
“提督实主和议,而每推之于经略”
“况大人(李如松)既承专制之命,见可而进,尤大人所自制者耶?”
明朝到了万历时期,长期驻扎在外统兵的武将世家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势力,也就是家丁,世居辽东的李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对军队统帅的不尊重,在李如松身上已经可以看到一丝武将军阀化的苗头。
文章插图
以文制武制度的不再得力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明国力的衰退。
蓟州之变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这时候离崇祯登基只有32年。
在这期间,大明的国力始终在衰退,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17年后,心力交瘁,再也无能为力的他选择了在煤山自缢殉国。
从崇祯朝到南明,派到地方的督抚大员逐渐在兵权在握的统兵大将面前没了话语权,成了个空架子,杨嗣昌、孙传庭、史可法等都是如此。
随着国力的衰退,武将们逐渐失去了制约,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开始拥兵自重。到了崇祯末期,皇帝的旨意已经无法对武将形成约束力,孙传庭在陕西败亡后,崇祯手里已经没有一支能够自己直接指挥得动的兵力。
但这时候,明朝在纸面上的军队,仍然高达上百万,却都控制在左良玉、吴三桂、刘泽清、高杰这些武将手里,派到各地的督抚,早就对他们失去了效力。
【 南兵|“南兵”和“北兵”之争——明朝军事不可言说之痛】这也是导致大明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奉劝养花新手,用这4样“肥料”,要早点学会甄别”针对目标“
- 想让铁线莲变成“巨无霸”,就要未雨绸缪,否则一场空
- 罗贯中|三国隐居的“第一人”,诸葛亮都要求见,罗贯中却不爱提及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葬到“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感慨:一言难尽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广西!明天气温“大转变”!广西各地的气温将迎来下列变化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孔子|【新知】“说出吾名,吓汝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