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从对科举争议案的处理,比较赵匡胤和朱元璋治国理念的异同( 二 )
文章插图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洪武三十年,南北榜案,朱元璋尽取北人
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科举考试,原本只是无数次科考中的一次,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年的科考会演变成科举史上一桩空前的血腥案件——南北榜案。
这一年,朝廷照例开科举。礼部会试中,刘三吾、白信蹈为主考官,取进士52人。三月初一殿试,51人参加,其中49人分别被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因为考试安排在春天,故谓之“春榜”,又因为录取者都是南方人,又谓之“南榜”。
这次考试看起来平淡无奇,但一统计录取的考生籍贯,问题来了,进入殿试的51人全部都是南方人,没有一个北方人。更重要的是,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也都是南方人。这件事立刻引发北方落榜考生的不满,他们状告主考官刘三吾“私其乡”,即在科考中徇私,照顾自己老乡。
但凡理智之人,只要搬出南宋以来科举登科名录,就可以发现南方士子在历届科考中都占据绝对上风,录取人数完全碾压北方,甚至是统治性优势。这次科考南方人100%霸榜,虽说百年难得一遇,但100%跟80%、90%相比,只有数量上的差距,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终归是实力决定一切。
文章插图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很生气,让张信等十几名饱学之士重新批阅落榜考生的卷子,但张信等人似乎没有领会老朱的意图,据说还受到刘三吾的指使,故意把落榜生的“陋卷”(意思是水平很烂的试卷)报给老朱,说确实是北方考生的水平不行,“春榜”的录取结果很公平。
朱元璋对此十分不满,他亲自出马,从落榜生中点名选择并殿试了61人,分别来自山东、陕西、陕西、河南等地,全都是北方人,这一榜被称为“夏榜”,因为录取进士全是北方人,故又称“北榜”。
文章插图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赵匡胤和朱元璋治国理念的异同
举子上访的故事讲完了,但相关责任人还没处理,后续情节更精彩。
开宝六年、洪武三十年因科举争议引发的集体上访,时间上相距四百年,情节上却十分相似,都是因为落榜考生对录取结果不满,认为主考官徇私偏袒同乡而引发,但当事人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处理方式却耐人寻味,其中既有相近,又有不同之处,充分体现出两人治国理念的异同。
【两人处理方式的不同之处】
1、赵匡胤温和,息事宁人;朱元璋暴力,杀鸡儆猴。
赵匡胤亲取进士,武济川落榜,被告照顾老乡的主考官李昉难辞其咎,赵匡胤将李昉降职处理,从翰林学士降到太常寺少卿,又改任国子监,其他几位考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责罚。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奉劝养花新手,用这4样“肥料”,要早点学会甄别”针对目标“
-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用卑劣手段对付嫂子,所作所为让人不齿!
- 朱元璋|大臣被杀前, 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皇帝大惊道: 赶快给他松绑
- 老十二未夺嫡对雍正也没威胁,雍正为何欺负他,胤陶,看我老实
- 文昌|唐代科举舞弊案—长庆科案,而穆宗为何要没有从重处罚
- 正说大龄皇后刘娥: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二婚女也有春天
- 为什么吕后没对薄姬下手,是出于女人的同情,还是政治考虑
- 韩信|吕后赏赐食物给张良吃,众人羡慕,他却对儿子说:给我准备后事吧
- 武者|武者天称帝后面对百官刁难,她只用了一首诗便让全朝大臣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