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蜀汉街亭惨败的深层次原因:中层将佐人才匮乏,底层士卒纪律稀松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51)
主笔:闲乐生
关于诸葛亮为何要用马谡为前锋去守街亭,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的政治理念高度一致。
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就说,想要“兴汉室,成霸业”,就必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在整个两汉时期,朝廷一般都奉行民族高压政策,认为蛮夷戎狄都是野兽一般的低等民族,要么压榨奴役(注1),要么驱逐(注2),要么人道毁灭(注3),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葛亮竟然还想和他们合作共存、平等相处,这怎么可能呢?
注1:如孙权残酷镇压山越,将其强者为兵,羸者赐予江东大族为私人部曲,吴臣薛综说这就叫“荡涤山薮,献戎十万。野无遗寇,邑罔残奸。既扫凶慝,又充军用。”(见《三国志 诸葛恪传》)
注2:见《后汉书 公孙瓒列传》:"职统戎马,连接边寇。每闻有警,(公孙)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及《三国志 曹彰传》:"(曹)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注3:如司马懿讨平辽东时,曾“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见《晋书 宣帝纪》)
但这就是诸葛亮的理想,他就是想创建一个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理想国。在这一点上,刘备和他是同路人(注4),此外再有一人那就是马谡,马谡入蜀后,曾常年担任越雋太守,对诸葛亮的民族政策了解很深,所以当诸葛亮征南中之时,马谡送之数十里,并献计道:
"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诸葛亮|蜀汉街亭惨败的深层次原因:中层将佐人才匮乏,底层士卒纪律稀松
文章插图
诸葛亮感觉到蜀汉群臣之中,只有马谡最能领悟自己的治国理念,所以极力想培养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让他督领偏、裨将军王平、张休、李盛,黄袭等诸军为前锋,前去据守街亭,阻击张郃。并安排将军高翔驻扎在街亭稍后的列柳城,以为掎角之势。
注4:刘备多年转战天下,手中的核心主力便是“幽州乌丸杂胡骑”(见《三国志 先主传》)与号称“西方上兵”的“白眊兵”(见《诸葛亮集》)。另外在夷陵之战时,刘备也得到了武陵蛮王沙摩柯的鼎力相助。
诸葛亮对马谡寄予了厚望,然而马谡却让他失望了。马谡虽然在军计上才器过人,能与诸葛亮侃上三天三夜不带重复的,但在心理素质上并不具备统帅资质,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抗压性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