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知多少|看《掬水月在手》导演十问( 四 )


我想 , 所有人在读一首诗词的时候 , 很少可以真的从头读完 , 他可能语词上是念完了 , 但是念到第二句、第三句的时候 , 可能根本就忘了上一句是什么 , 而往往为了这个 , 会反反复复地回头去看 。 诗是很短的 , 一二十个字的绝句 , 都难以一次读完 。 更何况要把它变成一秒二十四格的影像 。
我知道我选择的呈现方式是挂一漏万的 。 上千年 , 多少伟大的文学作品 , 这些精灵的声音残片仍旧喧哗 , 面对这些 , 我只能说 , 自己根本是微不足道的 。
养生知多少|看《掬水月在手》导演十问
本文插图
Q
&
A
9.片子里多次泛起船和摆渡的象征意味着什么?
就像片子的受访者陶律师所说 , 碰到生命中的难题时 , 诗总能把叶先生度过去 。 另一方面 , 叶先生也一直但愿能把诗词这扇门打开 , 让大家能走进去 , 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 , 就像摆渡人一样 。
我想 , 在叶先生的生命里面 , 她穿梭诗词的巨大河流 , 来来回回地渡河或回溯 , 在这个过程里面 , 她应该有许多近乎非常神秘的、不可言说的、所谓的“存在、开放”的片刻 , 她会用吟诵的方式 , 或以她写的诗词 , 留下片子里面的雪上鸿爪 , 一点点的印记 。
我想通过片子的影音方式去叩问 , 有没有可能我在我的片子里面 , 通过和叶先生的这种对谈、访问 , 以及她四周的这些朋友 , 去重新发现这个可能 。 固然可能是非常遥远 , 很不直接 , 很间接 , 或可能只是一种倒影 , 但老是一种尝试 。
养生知多少|看《掬水月在手》导演十问
本文插图
Q
&
A
10.影片末段的佛像和雪地上的脚印是什么含义?
相对于中文片名《掬水月在手》镜花水月的“虚” , 英文片名“Like the Dyer‘s Hand”则是“实” 。 染色工的手 , 由于长年的浸染 , 已经深深印进颜色了 , 就像诗词的存在之于叶先生 。
佛教里常常讲“染” , “染”这个字就是因缘聚合 。 结尾为什么是下雪?为什么是白雪?想回到没有染过的最初 , 实在不太可能 , 你只要是人都难免 。
最后一章为什么是空?就像武则天的无字碑 , 是空 。 雪泥鸿爪也是空 。 黄河在波光粼粼下 , 生命超脱所有苦难 。 叶先生不再拘泥于我们读诗词时感触感染到的文字的美 , 或者音韵上的动听 , 她已经跳脱到、探索到诗词非常本质的存在 。 对我来讲 , 那个层面实际上就接近于一种“空” 。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纯白洁静的雪地 , 雪上的妙音鸟足印 , 即是存在的痕迹 。
编纂:山林巨怪
南县人
-FIN-
_本文原题:《看《掬水月在手》导演十问 , 得独家赠予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