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佛系”,空中上网背后的那些欣喜、机遇和纠结

国内乘客登机后,两眼望天、修养佛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告别“佛系”,空中上网背后的那些欣喜、机遇和纠结



2018年1月16日,民航总局发布《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允许各航空公司在《指南》的基础上,评估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类电子设备能否使用,进而允许乘客在飞行阶段使用相关设备。

准备已久的各个航空公司,从1月18日开始纷纷允许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同时也在部分航班上提供了空中Wi-Fi上网服务。





众所周知,对乘客而言,乘坐是一段冗长而无聊的时光,尤其是身处经济舱的乘客,狭小的座位不是享受,更似煎熬。因此,他们需要娱乐工具以消磨航程。在允许用户使用手机之前,国内航班是允许用户使用笔记本电脑、MP3、平板电脑等完全不带有蜂窝网络的设备。但上述的允许,已然落后于时代,

当今的时代,是手机等移动终端取代了之前被“允许”的设备的时代,

是已经与人体实现融合的时代,因此用户对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有着强烈的刚性需求。



告别“佛系”,空中上网背后的那些欣喜、机遇和纠结

乘坐过国外航空公司航班的乘客经常抱怨,说为什么国外航空公司上都可以开着飞行模式,而回到国内,同样的飞机,手机却必须全程关机呢?现在,国内全程开机的日子已经来到,并且诸多航空公司的飞机已经提供Wi-Fi服务。



如果说上述是空中上网给予乘客的欣喜,那么一个空白的、强刚需的市场,对产业链中各个服务提供商而言,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7年全国有4.9亿人次乘坐飞机出行,平均飞行1705公里(大约2.5小时)。

数亿人次的空间,十亿小时以上的时长空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

首先是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契机。是否提供Wi-Fi、速度是否足够快,价格是否足够低,是差异化的体现,而基于Wi-Fi应用,寻找到可精确化营销、差异化服务提供的数据,是另一个差异化的体现。



其次是降低成本的契机。按照国外航空公司的经验,在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后,航班上可以不必再配备多媒体系统,不必再配备专门的耳机,甚至能够减少呼唤乘务员的次数,并降低餐饮供应量。



最后是增加收入来源的契机。上网服务(包括按速度、流量等形成差异化套餐)、内容销售(连接Wi-Fi后,点播飞机上的内容)、广告服务等均可以获得收入。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而言:

这是为数不多的连接规模化的场景,并且所服务的对象均为中高端用户。每年十亿小时的时长空间,基本达到了一个百万级人口城市每年用户总的上网时长。直接网费收入能够带来正向现金流,如美国的GoGo,同时具有应用服务、数据服务的基础平台。



对应用服务提供商而言;

这是一个独特的应用场景。首先,当前的网速在技术上短期内难以与地面网速匹敌,因此具有独特的应用服务空间。例如低网速、高延时的网络游戏,机舱内部的CDN,机场内部的数据服务(如视频点播等)。其次,机舱内部的如订餐、社交等小空间服务。



尽管有上述的利好,但对于服务商来说,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纠结。



首先是盈利的纠结

一架飞机安装Wi-Fi的成本大约是450万元人民币,日后维护的费用差不多每年也是同样的数字。而卫星流量服务,市场价格1元/M,即便有规模效应,预计成本也在0.3元/MB以上。

面对成本高昂,若想直接对上网收费,预计难度较高,

因为乘客更愿意直接使用手机上的内容,尤其是短途航班。而参考全球空中Wi-Fi领先服务商GoGo的案例,尽管收入稳步提升,但各季度净利润均为负数。而通过应用、内容实现收入,也存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是服务的纠结

空中网速远比地面低,稳定性也较差,这是

技术局限所致,导致在免费的情况下,部分航空公司也会收到相关的投诉。

所以很难说,这到底是增加服务,还是让用户感知更差。



最后是管理的纠结

日前,一个英国歌手在微博上对中国开放空中Wi-Fi后的场景表示抱怨,说乘客大声发微信语音、开着手机音箱看电影等,

这些很难管的场景,让乘机的体验变差。

而另一个管理场景是,究竟如何保证乘客打开的是飞行模式?毕竟这事关到飞行安全。



告别“佛系”,空中上网背后的那些欣喜、机遇和纠结




告别“佛系”,空中上网背后的那些欣喜、机遇和纠结


关注

通信世界

请长按

微信号:

CWW-weixin



《通信世界》旗下公众号



最新丨行业丨资讯



关于通信世界

一个全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

是中国通信产业的前瞻媒体

告别“佛系”,空中上网背后的那些欣喜、机遇和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