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吧,让工作更有成效

用输出倒逼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接收知识,

2018

年目标听书

300

本,每本输出文字

500

+

这是第

1

本,书名《深度工作》,听自“樊登读书会”

APP

,音频长度

45

分钟。以下文字是

2018

2

8

日逼自己的作业。

 

作者卡尔

.

纽波特,麻省理工的计算机博士,后为畅销书作家。

 

什么叫“深度工作”

?

书中给出的说法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这个说法有点拗口。我想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读为:

  • 深度工作的对立面是“肤浅工作”,后者指常规性的事务工作,比如前台的收发快递、定机票,流水线工人的作业,非比赛的驾驶行为,饭店里厨师的炒菜……等。

  • 深度工作往往解决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很多时候意味着在具体事务之外,总结出新的理论、方法、流程,从而为以后一揽子解决同类问题提供指导。

  • 深度工作更多地指较长时间关注于某事的过程,是德鲁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所指的“管理者”需要做的事——不是单纯地监督,而是知识劳动者的思考行为。

  •  

    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

    书里的说法是:新经济下,只有能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或者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的人,才能成为赢家。而要成为这样的赢家,必须学会深度工作。

     

    我的解读是,只有深度工作,我们才能:

  • 在和我们从事类似工作的人群中,脱颖而出。

  • 让我们的工作经验成为真的工作经验,否则只是把一年的工作心得用上

    10

    年,不叫有

    10

    年工作经验。

  • 简单总结为,深度工作让我们在工作中精进。

  •  

    如何实现深度工作?书里给出的策略有:

  • 禁欲主义哲学,指不做或者少做肤浅工作、常规性事务工作;

  • 双峰哲学,指把时间预留出两块,分别去处理肤浅工作和深度工作;

  • 节奏哲学,指把深度工作转化为常规习惯;

  • 新闻记者哲学,指根据需要,随时插入工作状态。

  •  

    在我给自己定的总计划里,有一条“每周专注、高效工作

    50

    小时”,也算是对深度工作的尝试。我自己在尝试的深度工作的方法如下,供妮舞成长互助会的小伙伴批判、交流:

     

    1.

          

    每一段时间,比如每天、每周,定出一个主题范围,必须每天投入一小时以上,作为该主题的深度工作专用时间。



    2.

          

    积极地寻找该主题的高手求教。如果找不到,就找普通人讨论进行头脑风暴,也行。一个人思考很重要,但是不能局限在个人思考。



    3.

          

    在思考打结的时候,运动或者快走,给脑部供氧。一次性保持专注的时间,高手能维持

    90

    分钟,普通人能有

    45

    分钟就不错了。



    4.

          

    在深度工作停滞的时候,去处理同主题下的常规事务,可能会有启发。



    5.

          

    深度工作时,除非接重要电话,其余时间不看手机。如果接下来有重要的事,设闹钟,而不要总是惦记着时间。

     

    深度工作是很重要、很有意思的话题,但是这个音频解读,感觉不够。在当前碎片化趋势下,深度工作和深度学习变得愈加困难,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我猜,深度工作会让我们爱上工作,会让工作成为一种自我精进、自我修行的好方式。期待您的留言,分享您的心得。

     

    ——本文完——

     



    关于本号:以前叫“创业盟”,后来改名为“妮舞成长互助会”,因为觉得不管创业还是上班哪怕上学,还是“成长”更基础。关于怎么“互助”,其实不容易,很多时候要成长还是主要靠自己。改名以来,陆续有小2000小伙伴取消订阅,觉得理解,毕竟公众号那么多,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给大家提供真正的帮助。希望取关的小伙伴,在别处茁壮成长。



    改名后闲置至今,现在重启,不说“互助”,我先尽量“自助”成长。比如2018年要每周读2本书,每本书文字输出1000字;每年听书400本,每本文字输出500字。这样全年计划读书100本,听书300本,全文字输出30万字。这个号我要每天都强逼自己码字、发文,看起来我的神经病发作了。



    呃对了,叫“妮舞”是因为我的双胞胎女儿小名分别叫妮妮、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