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吧,让工作更有成效
用输出倒逼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接收知识,
2018
年目标听书
300
本,每本输出文字
500
字
+
。
这是第
1
本,书名《深度工作》,听自“樊登读书会”
APP
,音频长度
45
分钟。以下文字是
2018
年
2
月
8
日逼自己的作业。
作者卡尔
.
纽波特,麻省理工的计算机博士,后为畅销书作家。
什么叫“深度工作”
?
书中给出的说法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这个说法有点拗口。我想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读为:
深度工作的对立面是“肤浅工作”,后者指常规性的事务工作,比如前台的收发快递、定机票,流水线工人的作业,非比赛的驾驶行为,饭店里厨师的炒菜……等。
深度工作往往解决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很多时候意味着在具体事务之外,总结出新的理论、方法、流程,从而为以后一揽子解决同类问题提供指导。
深度工作更多地指较长时间关注于某事的过程,是德鲁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所指的“管理者”需要做的事——不是单纯地监督,而是知识劳动者的思考行为。
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
书里的说法是:新经济下,只有能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或者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的人,才能成为赢家。而要成为这样的赢家,必须学会深度工作。
我的解读是,只有深度工作,我们才能:
在和我们从事类似工作的人群中,脱颖而出。
让我们的工作经验成为真的工作经验,否则只是把一年的工作心得用上
10
年,不叫有
10
年工作经验。
简单总结为,深度工作让我们在工作中精进。
如何实现深度工作?书里给出的策略有:
禁欲主义哲学,指不做或者少做肤浅工作、常规性事务工作;
双峰哲学,指把时间预留出两块,分别去处理肤浅工作和深度工作;
节奏哲学,指把深度工作转化为常规习惯;
新闻记者哲学,指根据需要,随时插入工作状态。
在我给自己定的总计划里,有一条“每周专注、高效工作
50
小时”,也算是对深度工作的尝试。我自己在尝试的深度工作的方法如下,供妮舞成长互助会的小伙伴批判、交流:
1.
每一段时间,比如每天、每周,定出一个主题范围,必须每天投入一小时以上,作为该主题的深度工作专用时间。
2.
积极地寻找该主题的高手求教。如果找不到,就找普通人讨论进行头脑风暴,也行。一个人思考很重要,但是不能局限在个人思考。
3.
在思考打结的时候,运动或者快走,给脑部供氧。一次性保持专注的时间,高手能维持
90
分钟,普通人能有
45
分钟就不错了。
4.
在深度工作停滞的时候,去处理同主题下的常规事务,可能会有启发。
5.
深度工作时,除非接重要电话,其余时间不看手机。如果接下来有重要的事,设闹钟,而不要总是惦记着时间。
深度工作是很重要、很有意思的话题,但是这个音频解读,感觉不够。在当前碎片化趋势下,深度工作和深度学习变得愈加困难,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我猜,深度工作会让我们爱上工作,会让工作成为一种自我精进、自我修行的好方式。期待您的留言,分享您的心得。
——本文完——
关于本号:以前叫“创业盟”,后来改名为“妮舞成长互助会”,因为觉得不管创业还是上班哪怕上学,还是“成长”更基础。关于怎么“互助”,其实不容易,很多时候要成长还是主要靠自己。改名以来,陆续有小2000小伙伴取消订阅,觉得理解,毕竟公众号那么多,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给大家提供真正的帮助。希望取关的小伙伴,在别处茁壮成长。
改名后闲置至今,现在重启,不说“互助”,我先尽量“自助”成长。比如2018年要每周读2本书,每本书文字输出1000字;每年听书400本,每本文字输出500字。这样全年计划读书100本,听书300本,全文字输出30万字。这个号我要每天都强逼自己码字、发文,看起来我的神经病发作了。
呃对了,叫“妮舞”是因为我的双胞胎女儿小名分别叫妮妮、小舞。
- 【行业科普】CFA持证人都在从事什么工作?
- 新晃统战工作荣获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
- 爸在殡仪馆工作,他从不在家过年,他总在天黑后回家,天明前离家
- 这份猪油饭,张艺兴一次就点了72份,比美味更有趣的是点餐的化名
- 从亚马逊到戴尔:细数可以让你在任何地方工作的知名公司
- 节后找工作哪家强?想月薪过万找招行!
- 辞职工作,离职期间怎么处理社保?
- 景俊海在松原调研时指出 始终以造福人民为工作方向 让群众过上温
- 《狙击手:幽灵战士3》销量突破100万套 工作室重组
- 新春佳节,徐州各位老总和一线工作人员给大家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