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做汤羹 清明河蚌正当食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春日做汤羹 清明河蚌正当食》。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陇上烟雨的江南,另有一份飘散着哀愁的美感。对古人来说,无花无酒的清明兴味萧然,而对南京人来说,清明时节有一道绝不可错过的美食——咸肉河蚌汤。





春日融融,洗手做羹汤,对南京人来说,简简单单一道时令菜已是挽留短暂春日的最大诚意了。





二月歪歪鲜如鹅





3月26日,紫金山新闻记者来到进香河农贸市场,在水产摊位前,大盆小盆罗列着硕大的河蚌,不少摊主坐在小凳上用工具熟练地撬开河蚌的“嘴”。





南京方言里把河蚌叫做“歪歪”。“咸肉歪歪汤,味道摆得一塌,打个嘴巴子也不肯丢”,一句谚语暴露了老南京人的吃货本质。咸肉河蚌汤到底是有多鲜美,能让南京人打了嘴巴子也不肯丢下?





大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写道:“剥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为汤宜可。起迟便枯”。清明时节的河蚌,肉色如玉,而春韭,青翠欲滴。将玉色的河蚌肉与翠色的韭菜放在一起爆炒,是清明时节,江南人家餐桌上最常见的美味。一白一绿搭配相宜,光是颜色都叫人食指大动,更何况是味道了。要不怎么说美食家也是美学家呢?!





蚌之鲜,不仅在于时令恰当,更在于它的大众。相对于鲥鱼、刀鱼等动辄一斤上百、上千的河鲜,河蚌是人人皆可品尝的美味,算得上是触手可及的春天了。不知道袁枚是否品尝过南京人常吃的河蚌烧豆腐、河蚌咸肉煲,如果有的话,那也一定是赞不绝口的。





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





河蚌味美,但少数人知道它性寒。南京民谚有云:“春天喝碗歪歪(河蚌)汤,夏天不生痱子不生疮”。中国人相信,人的身体是个小天地,而人身小天地的变化与季节转换息息相关。清明正是春夏交替时节,是养生的关键时期。





去燥火的时节,到菜市场里拣一拣肥嫩的河蚌回家煲汤成为老南京人的习惯。





挑选河蚌也是有技巧的,精明的主妇会货比三家,瞧瞧哪一家蚌壳更清亮,哪一家壳口更紧密,两相权衡才开口问价,只有经过精挑细选的河蚌,挖出来的河蚌肉才能肥厚透鲜。





一锅乳白的,“咕噜咕噜”冒着泡泡的河蚌豆腐汤,透着古人“不时不食,适时而食”的智慧。医疗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食补”是调理身体最佳的方式,绵延至今的饮食习惯,细细考究都别有深意。而今人们入口的一道道美味,更像是老祖宗“由内养外”的声声叮咛。





下锅前将河蚌肌肉敲松、敲扁





据进香河农贸市场水产摊位的一个摊主介绍,“歪歪”从年后开始陆续上市,直到现在。前两天卖得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好几百斤。“连壳河蚌一斤一块八,比蔬菜还便宜,又是河鲜,来买的人可不少。”





要想河蚌做得好,有个小诀窍一定要记得,那就是下锅前,要用擀面杖或菜刀背将河蚌肌肉敲松、敲扁,这样处理过的蚌肉会变得脆嫩易入味。





河蚌在制作方式上适合烧、烹、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河蚌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多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





要想做出味美的“歪歪”,还要懂得搭配的技巧。春笋、秧草或是蚕豆,不拘是什么,只要是春季刚上市的鲜菜,都能和“歪歪”组合成清新的菜肴。





蚌肉用热水反复清洗后,将其切成一厘米宽的条儿,爆火将姜、葱、咸肉或火腿肉、豆腐、河蚌肉下锅,熬成浓汤,再加点时蔬,味道之美,食之三月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