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社评 | 艺术家的修养
艺术,是人类文明皇冠上的那颗明珠。艺术家呢,自然是那颗璀璨明珠的制造者。由此说来,艺术家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决定着那颗明珠的光芒。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艺术家要做的,就是看见美、创造美、讴歌美,就是要把人们引入美的世界。艺术家的使命决定了艺术家必须加强修养,因为他们是美的使者、美的化身,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定是经过长期修炼才有可能。
艺术家修养包括哪些呢?
关于中国绘画,古人有一句传世名言,叫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得心源”,即作品要体现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心”要通过笔墨表现出来。
西方人认识到这种绘画理论却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比唐代的张璪晚了大约千年,这是中国绘画对世界美学史的贡献,更是中国书画美的精髓。
范宽 《溪山行旅图》
中得“心”源,首先要提高艺术家的修养,第一个要义就是修身做人,磨炼品格,“人品”是修养的综合表现形式,也是最高表现形式。另一个基本要义则是文化底蕴修养,艺术家最起码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史哲功底,是为“学品”。有了人品、学品还不够,作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还要在艺术创作上有独到之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要表现对生活的理解,体现其艺术品格,也就是“艺品”。如此,人品、学品、艺品构成了其艺术修养的“铁三角”。
艺术家如何提高修养水平呢?除了坚持终身学习各类知识,还要回到“外师造化”,即要向自然界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李可染说:“‘深入生活’是改造中国画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产生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内容。”生活,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更是艺术家激情的源泉。
李可染 《万山红遍》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痴迷于会员、理事;痴迷于开宗立派,另立门户;痴迷于各种名誉、奖章等身;痴迷于展览宣传,相互捧场;痴迷于客座教授,到处“讲学”;痴迷于结交老板,攀附权贵……功名利禄,是他们的最高追求。与之相反,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画家群体,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始终认为绘画不过是方技之术,对身份和权利并不看重。他们意在自适,无求于世,借画抒怀,视绘画为余事,即文乃德之余,艺属行之末,惟有德行才是立身之本、治艺之基。正是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厚德载物,历久弥新,而追名逐利的艺术家们,则迟早会淹没在自己制造的功利泡沫之中。
作者 | 钟一平
主编 | 周 伟
副主编 | 金萌萌 张书云 顾 博
摘自 |《中国艺术》2018年第2期 · 社评
《中国艺术》
定价:38元(点击此处购买)
- END -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 意大利艺术家采风张家界武陵源 架设意中“友谊之桥”
- “不管来自民间还是学院,每一个中国艺术家,都不是一个人在创作
- 新华社评论员:捍卫国家利益,我们有底气!
- 新华社评论员:有13亿多中国人民支持 中方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 艺术家回农村建别墅养老,过与世无争的安居生活
- 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专委会成立
- YO!GALLERY 再次将全球潮流艺术家集结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 社评:谁在挡道光伏“领跑者”
- 人民艺术家孙宏斌
- 评剧表演艺术家 花淑兰追思会 在观陵山艺术园林公墓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