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2016年

夏至未至

源重庆用文字开启了属于你的城市记忆之书



2018年

长江之滨

源重庆终于用一个可以身临其境的地方

给这座城市的记忆一处坚实泊地

 



我们一直在追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沿着它的精神溯源地亦步亦趋。我们努力

独立重庆观察,独特重庆思考,独家重庆趣味,

虽然陌生又熟悉的江湖味儿,很容易激发重庆人潜伏多年的叫做码头文化的癔症,但我们不想群体化、极富优越感的麻醉自己。粗鲁被轻易原谅,莽撞被溢美为血性,耿直从来不是重庆人的唯一标签。我们从不想以城市的名义,背书某种性格。

 

我们惟愿以绵薄之力,把一些记忆心口相传,把一些情怀万涓成河。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据说在长滨路湖广会馆一带,是一处朱雀翔舞之地。离湖广会馆正门不远,有一栋雕梁画柱的徽派建筑,两翼高墙伫立,从大门进去,门前安放着一台老织机,帘幔上的光影和文字,如低语呢喃,在里面走一走,四处瞧瞧看看,都不忍发出声响,生怕惊扰了时光。不多时,仿佛一个世纪的点点滴滴,都定格在了自己眨眼的每个瞬间。

 

看客们无需门票,随心进出,绝无门槛。也许朝气蓬勃的晚辈会看到久违的向往,而年迈苍苍的老者会拾起消逝的念想。

 

这是源重庆第一次卷起珠帘,我们选择以一个小小的“博物馆”的样貌与各位对话。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小小的空间并不算大,但是逡巡角落,却总能找到很多让你驻足的理由。这里器物安宁,色调和打光都遵循着时光隐隐褪去的格局。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可能会突然在某个角落里发现儿时厨房的角落里,总是腌着泡菜的老坛子;或是放学路上总会路过的文具店里摆放的那几只毛笔;又或是以前家家都有可曾几何时再也没见过的门神……

即是你无心了解“艺术作品“,亦可以去体会一个时代的重庆。

 

在这里,源重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巨大迷宫的十字路口,门外是纵阔的长江,车辆和人群川流不息,而这里是清晰而安静的老城影像,记忆中的过往似雾似烟,扑朔迷离,而现实中的样子忽远忽近,突感陌生。置身其中,就像一部声画分离的老电影,用了好多城市的影像素材,穿插进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只不过这里的演员可能不为人知,却一直深得人心。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我们的博物馆,更多的是在讲城市和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座城市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这座城市的艺术修为,也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源重庆一直想把高深莫测的“文化”供人赏味,把手艺大师还原成人,只为让这些文化价值成为这座城市开疆拓土时永不忘却的认同。

 

这一次,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手艺故事,随着源重庆慢慢回味,慢慢探寻。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刘吉芬——千年陶艺薪火相传



荣昌安富人,安陶制作55年。荣昌安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源重庆曾经也讲过关于安陶的故事《文化巡礼|荣昌安陶:只有美丽的意外,才能成就世间的孤品》,但是近些年,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安陶已远不如其他三陶。荣昌安陶原本是以泡菜坛闻名,但现在大家都做茶杯茶壶去了,做工艺陶的都是一两人的小作坊,产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些荣昌安陶的传统技艺因为市场需求变了,没有了用武之地,如今像刘吉芬这样坚持传统制作,并可以一人完成手拉坯、刻花、上釉、烧窑……等所有工序的手艺人已经不多了。

 

张邦良——一百道工序制笔



北碚静观人,制笔近70年,百年老字号静观毛笔第四代传人。源重庆曾采访过这位老人《文化巡礼|百年守家业,功成在一毫》。民国初年,父辈们创立的“德林阁笔庄”就已经声名鹊起,后来随着市场变化,毛笔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张邦良老先生仍然以一己之力将笔庄支撑到2017年。由于常年的挑灯夜做,让张邦良老先生的眼睛积劳成疾,如今耄耋之年的他有将近1800度的近视,但他仍然能凭着常年的技艺老练的试笔下笔,他说其实自己手脚还很灵便,如果不是因为眼睛,他还会继续把毛笔做下去。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颜坤吉——飞梭来回七十年



荣昌盘龙镇人,夏布制作80年。源重庆曾在《两江文化|一尺夏布,也许就是我们寻找的生活美学》中介绍过夏布与众不同的古朴禅意。夏布是用苎麻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平纹布,荣昌织造夏布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便有“蜀布”。清初,随湖广移民带来种苎麻和织布技术,与当地织造相融合,荣昌夏布进入商品化生产。作为荣昌夏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颜坤吉,祖上便是“广东下川”时期迁入荣昌的客家人。颜坤吉的祖父颜永胜自幼从事夏布编织,父亲颜乾木一生编织夏布。颜坤吉自八岁起便能挽麻芋子,完成速度极快。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颜坤吉,织了一辈子的夏布,至今仍在坚持。近八十载风雨,他历经世事变幻,看透人世浮沉,却自始至终保存一颗静水般的心,闲暇时间,他仍然常常唱起夏布神歌。

 

蒋吉文——土法舀纸六代传承



梁平七星镇人,土法造纸50年。他承接了家族六代传承的造纸工坊,一直经营至今。蒋氏土法造纸的秘笈是用自己种的“滑树”取具有粘性的汁液,拌在竹浆里,让竹浆能更好的附着在帘床上,舀出的纸也更细腻有韧性。但是现在无奈的是,两个女儿还吃不下造纸的苦,带的徒弟也是来了又走,如今就剩他与老伴在四间年久失修的土瓦房里,砍料、漂洗、洗浆、舀纸、焙纸……工序繁复,可收入微薄,蒋老先生忧心的是,还能找到愿意传承手艺的接班人吗?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牟秉衡——0.1毫米的距离是几十年的光阴



梁平人,制作梁平竹帘60年。以前收发室里存储、归类的信封袋其实都是竹帘做的。100斤的竹子,大约能取3斤竹丝,再以蚕丝做经,竹丝作纬,用织布机脚踏手捻的方式编织成帘。但是梁平的竹帘厂现在已不复存在,牟秉衡也没有放弃,终日在自家工作室里写写画画,等待着薄如蝉翼淡如烟的技艺再次获得人们青睐,等待竹帘的新生。



易宗毅——争分夺秒六十年



合川草街人,刻砚60年。在艺术上,他在传统平雕峡砚的基础上首创了浮雕、镂雕峡砚,作品甚至都被中南海收藏。那时候,峡砚一度成为合川的一块金字招牌,曾大量出口日本,易老可谓“点石成金”。而如今合川峡砚也面临原材料紧缺,手艺断层的局面,市场一片颓势,无不令人惋惜。



周平东——一艘江船的一万次榫卯



重庆渝中区人,船模制作30年。一间仅有9平方米的工作室和布满了无数刻痕的工作台,见证着周平东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制作的古船模型,主要以长江流域曾经常见的木船为原型。周平东严格遵循榫卯、镶嵌、穿斗式、粘搂等传统造船技艺,制作的船模,门窗都能开合自如,船帆可收敛,制作一艘船模,用到的零件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精细无比,为我们留下了难以复刻的川江河流的行船记忆。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所有手艺人的故事岂止几行文字或是几件小小的器物就能展现的尽,他们几十年的坚守,不仅是传承了一份家业,更是保护着一种智慧,它凝结着祖辈们的心血和希冀,带我们穿越千年的风霜,度过迷茫的艰难和困苦。



可能当一代人已经走上更高的山峰,曾经的巨石也被磨砺成砂砾,不再那么举足轻重,可这样的智慧却能一直在后人身上不断积累幻化,让后人们更有勇气和力量去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源重庆在未来也会继续与这些大师们对话,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份稀缺。欢迎各位看官进来转转,如能登门,愿意信手留墨几句,定感温暖。

 

源重庆愿致敬这些默默坚守的匠心,感谢与您的一次相遇,一场相伴,一世念安。

-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文|江月,摄影|王舸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图文内容为源重庆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搜索微信号:yuan-chongqing

关注「源重庆」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



独立重庆观察



独特重庆趣味

源重庆|致敬默默坚守的匠心,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