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教师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看书和读书有什么区别?比较起来,我们或许可以说,看书可能更随意,读书的自觉性更强、任务更清楚,读出其中的意思和意味才是目的。

对于电影,也有两种对待方式。一种是消遣性、休闲性、娱乐性的,这可以叫作看电影。另外一种是研究性、批判性、发展性和成长性的,从中发现对自己的意义,这可以称为读电影。

对于书和电影,我们都要有从看到读的转变。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专业,在有限的时间背景下,教师还需要专业地学习和成长。这样,如何更专业地读电影就成了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

什么电影值得读

<<---------

到手的书,有的只需要翻翻、只需要看看,有的则需要认真地花时间、花精力去读。对于电影,也是有的只需要看看,有的则需要认真读。那选择什么样的电影读?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需要选择有教育意蕴的电影来读,这类电影可以称为教育电影。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直接以教师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生活为表达主题的电影,比如《美丽的大脚》《放牛班的春天》;

二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主要反映社会现象,但其中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教育互动关系,能触发我们研究和思考教育的电影,比如《百鸟朝凤》《摔跤吧!爸爸》等。

值得读的教育电影应该是真的教育电影。所谓真也有两种:

一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如《孟二冬》《陶行知》《奇迹的缔造者》《自由作家》《叫我第一名》《热血教师》等。

二是经创作而成,以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为主题,集中反映教育现实、刻画教育人物形象、表达教育观点主张的电影,如《美丽的大脚》《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等。判断第二类电影属不属“真”,主要看是否有教育真的基础、是否有教育真的逻辑。

教师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死亡诗社》剧照

--------->>

在读电影中提升教师素养

<<---------

中外教育电影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研读资源,读好教育电影,可以帮助教师学到比较充分而完整的教育学。

例如:《美丽的大脚》《叫我第一名》等揭示了教育信念的来源与意义,可以引导我们关注教育信念,审视教育信念,确立更加合理的教育信念;《无问西东》中爱和希望、勇敢和坚毅、责任和使命的传承,揭示了教育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力量;

《乡村女教师》《生命因你而动听》等刻画了教师的情怀,揭示了教师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帮助我们认同和理解教师生活,发现和追求教师生活的幸福;《放牛班的春天》表现了对行为主义教育观的反思与批判,展现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美丽与影响;

《我的教师生涯》

《摔跤吧!爸爸》等表现了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中教育的选择和作为,可以加深教师对教育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发现教师劳动的社会改造价值;《孩子那些事》《地球上的星星》描画的学生个性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立儿童观念,从而研究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摔跤吧,爸爸》海报

--------->>

更专业地读电影

<<---------

(一)以研究方法读电影

以《放牛班的春天》为例。影片中,后来成为指挥家的莫昂治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且喜爱歌唱,但他就是不参加马修老师的合唱团,马修是以“如果你不想继续被关禁闭,那你就要参加合唱团”的交换条件让莫昂治加入合唱团的。

为什么会这样?追踪马修的行为,我们发现,他们之间有这样的第一次互动:马修要带勒盖莱克到校长室,他叫莫昂治维持秩序,莫昂治站起来衣着不整。马修却说:“不错,穿着整齐,衬衫露了出来,很时尚啊。”当马修回到教室时,教室已经乱作一团,莫昂治则在黑板上画丑化马修的漫画。马修的处理方法是:“不错呀。但我能画得更好,你给我来个侧姿。”在其他同学对莫昂治漫画哄堂大笑的时候,莫昂治转头狠狠地瞪着同学们:“谁敢再笑,下来我收拾他。”这里对马修的怨恨神情表露无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马修的不合适的教师行为造成了莫昂治的怨恨与不配合。

那马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之前的学监对他有过这样的提醒:“他(莫昂治)少言寡语,但你得小心他,他有天使的面容、魔鬼的躯体。”这使马修有了先入为主的认知:“这不是一个好学生。”对这样的学生,马修可能怀有“杀鸡儆猴”、迅速树立自己权威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获得这样一些教育的专业领悟:先入为主要不得;杀鸡儆猴很糟糕;挖苦讽刺不可取……

教师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二)以学为本读电影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和实现人的发展,专业地读电影也要以此为本。基于这样的教育价值取向,读电影的视点就应该聚焦在受教育者身上,观察他们的特点、观察他们对教育行为的反应、观察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和变化,体会他们的状态和心情。而判断教育行为是否合理和有效,就要看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快乐成长。

回到《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身上闪现着人文关怀的智慧和光芒,他带给孩子们爱和希望,带给孩子们音乐和美好,他在教育电影中留下了自己的光辉形象。但以学论教,就事论事,从莫昂治的眼神和以后不配合的举动,我们必须承认马修和莫昂治的第一次互动存在问题。

(三)面向实践读电影

电影要遵循艺术的逻辑,教育要遵循实践的逻辑。

以此分析《死亡诗社》,对基廷的教育行为,在看到其激荡青春、张扬和解放个性的教育实践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到忽视教育平衡和中庸的危害。

比如,他对现实主义诗歌跳过去不教,而侧重于浪漫主义诗歌的讲授,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忽视了平衡,用撕书的方式来表达过于极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有宣告“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年轻人应该浪漫和理想,教师偏重浪漫和理想无可厚非,但生活中除了理想还有现实。没有应对现实的教育,学生的未来生活将举步维艰。对于结局的尼尔之死,当然不能完全同意校方的结论:“是基廷先生滥用教师职权,才直接导致尼尔死亡。”但不能否认基廷的教学间接影响了尼尔的生命选择。理论表达可以尖锐,实践中的教师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任性胡为。

教师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死亡诗社》剧照

(四)和读书、行动结合起来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说:“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电影的语言是形象、艺术的语言,读电影得到的知识首先是关于实践的知识;要更专业地读电影就需要理论、需要学问、需要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解读表达。从这种意义上,读书和读电影也是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它们应该相互补充,彼此可以相得益彰。

《道德经》刻画了闻道以后的三种状态:“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看电影后是很容易“大笑之”的,专业地读书也好,专业地读电影也好,我们都要学会“勤而行之”。改造自身、改造实践,这是读书、读电影、读生活、读世界的共同目的。

本文作者陈大伟,原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26日第9版,有删减,电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源创图书《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陈大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师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优秀教师的成长》

三关丛书



探寻优秀教师的成长秘密

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用书

方心田主编

策 划:源创图书

出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 978-7-300-24539-3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定价:全套共三册115.8元;

博览书屋微店价:全套92.60元(包邮)



另有



《优秀教师的成长》(三册)

主编签名本

《教师博览》精华本(两册)

主编签名本

均全款包邮,附赠最新期刊



欲购以上图书,请进

【博览书屋微店】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或者扫一扫,

就可以买你想买了!

教师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谢谢你!好再来!



教师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2018年《教师博览》,一定

给你新感觉

《教师博览》邮发代号及定价:

文摘版44-70,8元/期,96元/年;

原创版44-76,

8元/期,96元/年;

科研版44-32,

10元/期,120元/年。

————————————————

《教师博览》,教育品牌!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

jsblzzs

本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如喜欢,欢迎推荐到您的朋友圈。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xt545328

、本微信QQ群

521925629,以推荐您认为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