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危机模式:逢七见顶,逢八暴跌?
作者:小股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2018年会比较艰难,这在多期杂志封面文章,多次微信头条文章已经预示过风险,无奈当下市场的走势已经远远超过了曾经最悲观的预判。
目前的市场已经不好对走势进行判断,最核心还是在于去杠杆引发的流动性“危机”,五穷六绝七翻身,当下的危局可能要延续的6月底,且叠加外围环境的危机不断,虽然市场跌到当下的局面,2018年依旧难言乐观。
2017年11月18日,本刊发布了封面文章《资本市场的“逢七魔咒”》,对“逢七见顶,逢八必跌”的市场做了简单梳理。
以下,小编将按照时间顺序,将去年11月开始,本刊及微信号所做的风险预警的文章名及链接贴出,风险由来及应对方法等相关文章均有提及,并将在最后贴出《资本市场的“逢七魔咒”》原文,以供读者回味。
(点击标题,阅读原文)
2017-11-10【风险!】慢牛也有喝水时 丨 2018别站岗
2017-11-18:资本市场的“逢七魔咒”
2017-11-24:再论“2018别站岗”
2018-01-02:2018投资策略:防风险控节奏 抓大不放小
2018-04-02:一季度后再论2018:股市动荡仍将贯穿全年
2018-04-20:五月有机会 三论2018别站岗
(杂志将在本月底推出下半年投资策略,欢迎届时关注!)
附文:《资本市场的“逢七魔咒”》(共四篇长文)
2017年:第四次“逢七魔咒”?
本刊记者 肖俊清
1987、1987年、1997年、2007年,无论是机缘巧合,还是上帝刻意的安排,半个世纪来,全球资本市场大危机均和尾数为“7”的年份关系密切。
同时,这半个世纪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每次危机的影响和波及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最近两次的“逢7”危机(1997、2007)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的投资者们的影响更为突出。
2017年已经步入11月中旬,但“逢7魔咒”的声音并未断绝, 不断创造历史新高的全球各大证券市场,叠加持续膨胀的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屡试不爽的“逢7魔咒”依旧需要投资人警惕。
第4次“逢7魔咒”?
年初各大媒体,投资人踊跃预言的“逢7魔咒”暂时还没有到来,蓝筹白马的结构性行情,证金为首的“国家队”引领的价值投资正风靡市场,大象跳舞的案例比比皆是,且一时间似乎看不到终点。
然而,美股正走出历史第二长的牛市行情,港股不甘落后一举拿下十年新高,日经指数创26年新高,欧股历史新高的走势同样是停不下来。配套的是不断膨胀的资产价格和急剧攀升的大宗商品价格。“逢7见顶”的狂欢局面,似乎再一次熟悉起来。
1987年华尔街股市噩梦。
当年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暴跌22.6%,投资者损失5000亿美元(为当年美国GDP的1/8),直接引发了全球股灾的连锁反应。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在索罗斯等投机资本的冲击下,泰铢崩溃。此后风暴蔓延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幻觉被打破,并引起印尼等国家的政治危机。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当年4月申请破产保护,连锁效应引发美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后,持续了一年的次贷危机,最终以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引爆成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时间点看,“逢7魔咒”似乎即将在马上结束的2017年被打破。然而,观察当前全球各大资本市场所处的历史位置,以及不断膨胀的资产价格,打破魔咒的判断或许并不乐观。
全球资本市场频创新高
2017年11月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高开后拉升,冲破23600点再刷道指历史新高。在此之前的一年时间里,道指累计涨幅为29.01%,上涨一度超过5300点。
不要惊讶,这已经成为道指成立120多年来最大12月涨幅。同时,连续跨越5个1000点的整数关口,毫无疑问也成为该指数有史以来跨越千点整数关口最多的12个月。
2009年3月触底反弹至今,美股已经走出了一波长达8年零8个月的超级长牛周期,成为继1987年至2000年之后,美股历时第二长的大牛市。
同时,纳指和标普500不出意外地进行着同样的表演。疯狂的证券市场正不断吸引资金入场,从2017年半年数据开始, 美股新增股票交易账户就创下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来的新高,
与之相对应,日本在“安倍经济学”带领下,经济已经录得连续7个季度的增长,走出2001年以来日本最靓丽的经济复苏轨道,创下16年来最长的增长周期。在此背景下,日经指数气势如虹,11月9日盘中
,日经225指数一度冲上23382的高点,创下近26年来的新高。
亚太地区其他市场同样不甘示弱,韩国综合指数半年来一直是历史新高;香港恒生指数同样抢下10年高位。
图一:道指历史新高、日经指数26年新高
千里之外,投资者或许无法想象,一直处在“欧盟解体”漩涡中的欧洲,主要经济体的证券市场近年来的涨幅同样令人咋舌。
确定脱欧的英国,富时100指数半年以来一直在不停创造历史新高;法国CAC40指数在11月1日冲上5536点,创下9年零11个月新高;德国DAX指数11月7日冲上令人难以置信的13525点的高位,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历史天花板意味。
膨胀的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
就像2009年时全球金融体系崩溃时出现的历史性趋势一样,
美国国内房价已经超过次贷危机之前的价格,且继续暴涨的苗头似乎根本停不下来,其涨幅几乎能够与亚马逊或Facebook近期的股票价格趋势相媲美。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速度和持续性均超市场预期,房市火热间接带动了消费、就业和通胀的好转。但目前这一走势正在偏离航向,且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威胁——货币政策收紧已经出现,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持续加息,都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恐慌。虽然市场反驳泡沫的声音依旧很强,但美国房地产价格目前的走势依旧引人担忧。
11月9日,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纽约第五大道黄金地段的商铺租金下降13%,比2014年高点下降30%,连续3年下滑。作为曾经美国房地产和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萧条的苗头似乎已经显现,单纯归结于电商冲击或许并不全面,过多的空置店面,或将压制未来房地产市场。
除此之外,包括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地房地产市场同样在经历暴涨,澳大利亚墨尔本和悉尼等地的房产价值已经是长达4年的急速上涨。
图:美国房价走势
当然,若再加上中国房地产市场2016年以来的涨幅,全球最大的资产价格膨胀的速度将会更加惊人。
同时,中国去产能政策引发的供需失衡,使得大宗商品中,能源化工和基本金属从2015年底开始均开启了一波凌厉的上攻走势。
虽然距离历史新高还有一段路要走,但
除原油外,基本都在2017年站上了近6年来的高点。
如前文所述,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周期,正引发全球基本利率的上行,英国在11月3日按下“加息按钮”,宣告10年来首次进入加息周期。国内持续走高的10年期国债利率,表明,实际利率已然上行,若此持续下去,股票市场必受影响。
因此,即使不是“逢7魔咒”,但资本市场围绕高峰和低谷转悠的脾气基本没有改变过。
唯一感到意外的是,中国A股涨幅明显落后全球市场,若2017真能破除“逢7见顶,逢8必跌”魔咒,那么我们只能说,A股距离“见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2007年:新世纪首次全球金融海啸
本刊记者 吴东燕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创出6124的历史性高点之后节节败退,2008年10月底的最低点1664点,不到一年,下跌超过72%,市值缩水最多时达到22万亿。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造成全球证券市场大幅缩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跌。
全球股市滑铁卢
2007 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次贷危机的正式爆发。
当天,道琼斯指数狂泻242.66 点,跌幅达2%,标准普尔指数跌2.04%、纳斯达克指数跌2.15%。
随后,危机扩大到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信用衍生品市场。7 月19 日,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濒临瓦解。8 月,全球最大的保险机构AIG澳大利亚麦戈理银行旗下两只基金、台湾人寿、巴黎银行、荷兰投资银行、高盛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等,陆续宣布由于投资次级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申请破产保护,危机失控,全球金融危机到来。
道琼斯指数创“9.11”事件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全球股市随之一泻千里。9月25日晚,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至此,美国前五大投行全军覆没。此后,危机的巨浪进一步扩散到了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失业上升,消费下降。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下降0.2%,为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
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随之而来。
欧洲金融市场遭到重创,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由2007年的2.8%下降到2009 年的-4.1%。在日本,次贷危机引发了新一轮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到2009年11月,日元兑美元已从危机发生前的1美元=109日元升至1美元=84.95日元,其GDP则从2008年第二季度起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失业率不断攀升。而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相继进入减速周期,新兴市场不受影响的神话也逐渐被打破。
图一:上证综指(2007.8-2009.3)
图二:道琼斯指数(2007.8-2009.3)
大宗商品市场雪崩
随着金融危机的失控,经济增长逐渐陷入停滞,全球各大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经济萎缩,需求的减少直接导致大宗商品市场雪崩。
2008年7月中旬以前,国际油价延续了上年单边持续上涨格局,而且涨幅明显扩大,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上年底的每桶90美元的价格开始飙升,在此之前,原油已经拉升超过80%。当年6月27日,布伦特原油冲上140美元/桶,刷新纪录。但依旧没有停下脚步,至7月11日,布伦特原油盘中创下了147.5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7个月时间涨幅超过64%。然而,随着危机的蔓延,经济萎靡,需求下跌,石油价格的雪崩开始了。
图三:2007年至2013年布伦特原油
自7月中旬以后,布伦特原油价格由7月11日的历史最高点,一路大幅下挫至9月16日的88.9美元/桶,短短两个月暴跌高达39.73%。然而,国际油价并未就此止步,稍作反弹后继续其暴跌走势。
到12月24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跌破40美元大关,当日盘中一度下探到36.2美元/桶,比最高点跌幅超过76.45%,而这一过山车仅仅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
基本金属也在步国际油价的后尘。
以伦敦铜为例,2008年初开始从上年的较低位大幅上涨,一季度不断突破创造历史高位,到7月2日最高时上涨至8940美元/吨。之后,因需求疲软和成本压缩,不到半年时间,便跌至2817美元/吨,最大下降幅度6122美元/吨,最大跌幅达68.%。与此同时,铅、锌、锡、镍等,均走出了几乎相同的走势。
国际农产品的价格亦没能逃脱被金融危机绞杀的命运。从2008年中期开始,国际农产品价格在达到最高点后开始快速下跌,FAO价格指数在2009年2月跌到最低点,跌幅超过36%。以大米为例,其国际价格在2008年5月达962.6美元/吨的峰值后迅速下跌,12月为583美元/吨,短短半年内跌幅达39.4%,月均下跌6.9%。小麦价格跌势更惨,与最高点相比,跌幅达51.1%。金融海啸的破坏性,令人吃惊。
史上最强刺激计划
为应对金融动荡,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萎靡,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增强投资者信心。数据显示,从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在美联储之外,美国政府各部门又陆续推出抵押贷款市场若干救助措施,并最终促成了总规模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2008 年10 月,欧盟启动了3 .3万亿(约占欧盟GDP的1/3)的救助资金,其中债务担保部分所占达到了2.9 万亿。值得一提的是,这也为后来的欧债危机埋下了伏笔。
日本银行则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二天后,不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到2008年底,注资额度已高达101.261万亿日元。在注入日元资金的同时,日本银行还向金融机构大量注入美元资金。
金融海啸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国经济自2009年6月走出衰退以来,复苏仍不温不火,在长达8年的扩张期内,美国经济规模只增长了约18%。全球经济同样如此,复苏力度在2011年和2012年逐级降低,2016年更是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增速。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
本刊记者 邸凌月
1997年,国际投机家成功做空泰铢,引发亚洲金融风暴。7月2日泰国政府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泰铢汇率最低曾达到1美元兑32.6铢,贬值幅度高达30%以上。而期间,香港金融保卫战是危机中最为惨烈的一战,1997年8月7日恒指从16673点急剧下跌,10月28日跌破10000点,跌幅达45.6%,股市市值两个月之内蒸发21000亿,缩水1/3。1998年股市、楼市一路下跌,同年8月13日达到6660低点。
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东南亚各国萎靡不振,韩国和日本同样备受打击。此外,油价的暴跌,导致俄罗斯股市、汇市跳水,而从巴西引发的“桑巴效应”使得主要新兴经济体均未能幸免。
外汇危机重创东南亚
1997年,从最初的泰铢贬值到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给整个东南亚经济带来了重创。
1997年2月,索罗斯在天时地利下大肆抛售泰铢,引起了泰铢对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激起了泰国民众的恐慌,蜂拥前往银行兑换美元,银行业遭到挤兑浪潮的剧烈冲击,金融秩序一片混乱。5月中旬,国际金融投机商再次瞄准泰国,联手冲击泰铢,使得本身就已脆弱的金融体系雪上加霜,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尤为惨重,股指由年初的1200点跌至461点,泰铢对美元的汇率跌到了10年来的低谷。持续了几个月的狙击战终于在7月2日告一段落,当天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泰铢汇率最低曾达到1美元兑32.6铢,贬值幅度高达30%以上。
危机在泰国爆发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迅速蔓延到菲律宾、印尼等等东南亚各国。
7月11日,菲律宾央行在4次加息无效的情况下,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大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大幅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夜之间,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130亿美元。8月14日,印尼中央银行宣布取消卢比汇率的波动幅度限制,卢比汇率就如同开闸之水,狂泄到历史最低点。
1997年年底,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都跌了40%以上,连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撑不住了,跌幅超过80%,台湾地区主动将货币贬值。与此同时,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股市分别下跌了75.9%、73.7%、69.1%、61.7%和43.1%。
香港金融保卫战
泰国、印尼等国家的大获全胜,使得国际炒家开始觊觎香港资本市场。
1997年5月,以索罗斯为首的炒家们设计了一个连环计,通过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互动作用,利用现货和期货两种工具,多方设下陷阱。正式进攻时,炒家们低息借入港币,作为弹药,并在期货市场上抛出港币,同时沽空期指;同时大肆散布谣言,疯狂抛售港元,迫使港府“挟息”,造成恒生指数暴跌,甚至借货抛空股票;当恒生指数暴跌时,空头合约平仓获利了结。
1997年-1998年恒生指数
次年5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一群金融大鳄对香港发起新一轮狙击,面对炒家连续抛售巨额港币,香港金管局运用政府财政储备如数吸纳,稳住汇市,将恒指维持在7000点大关以上。同时,香港特区政府组织内地资金入市,大量买入炒家抛出的合约,推高期指。
8月27日,期货结算前夕,在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指挥下,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稳住恒指。
因为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美元;反之则政府之前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石沉大海。
8月28日,香港政府动用了几乎所有可以动用的外汇储备,全盘吃下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卖盘,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而前一天全天成交额仅为82亿港元。
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此次保卫战中,以香港政府获胜为结束,而索罗斯则损失惨重。
在这场不见硝烟但惨烈无比的金融风暴中,香港恒生指数从1997年8月7日16673点开始急剧下跌,当年10月28日跌破10000点,跌幅达45.6%,股市市值两个月之内蒸发21000亿,缩水1/3。
1998年股市、楼市一路下跌,同年8月13日达到6660低点,银行贷款利息和失业率均创下历史高位。
1997年-2003年香港中原城市领先指数
股灾后,香港楼市在短短一年内,大跌七成,超过10万名业主成为“负资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楼市都未能恢复元气,整体楼价只有1997年的60%以下,并仍有逾6000名业主未脱离“负资产”之列。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香港保卫战期间,危机继续发酵,相继引发韩国金融危机,冲击日本金融业。随后蔓延到全球,一度导致俄罗斯和巴西爆发债务危机。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韩国的外债在1997年6月底达到1168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足以显露韩国外债之沉重。同时在韩元趋于贬值的情况下,外资撤离资金的情况加剧,韩国金融市场陷入股、汇市皆惨遭滑铁卢的下场,1997年12月中旬,韩元兑美元跌至2000:1的大关。在国内外投资者竞相拋售的打击下,韩国综合指数于12月初一度跌破300点,为11年来以来的新低。
韩国金融危机大爆发,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因为俄罗斯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一定比重。据统计,1998年俄罗斯石油外汇收入比1997年同期减少了约60亿美元,若再加上其他资源品出口的降价损失,实际外汇收入减少了100亿-120亿美元。
俄罗斯之后,巴西也接过了金融危机的大旗。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巴西的股市和汇市多次发生动荡,金融动荡引起资金大量外流,导致巴西严重的经济衰退,而巴西外汇储备急剧减少,使得货币贬值压力越来越大。
当有关巴西中央银行行长换人和货币贬值的传闻最终成为事实后,饱受巴西金融动荡(在当地被称为“桑巴效应”)惊吓的投资者纷纷逃离拉美市场,致使拉美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股市动荡再一次深化。
1987年:华尔街史上最坏日子
本刊记者 骆俊
黑色星期一,是指1987年10月19日那一场骇人听闻股灾
。当日,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骤跌508点,下跌幅度22%,一天内跌去的股票价值总额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华尔街大崩溃时跌去价值总额的两倍。
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纽约时报》称其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曰子”。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黑色星期一的威慑力远不止如此,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世界上主要金融城市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其中,英国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跌183.70点,跌幅为10.8%;日本东京日经指数10月19日、20日累计跌幅为16.90%;香港恒生指数19日下跌420.81点,跌幅11.2%;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新加坡股市分别下跌9.7%、11.8%、10.5%和12.5%,巴西、墨西哥股市更是暴跌20%以上。
危机发生后,恐慌情绪大肆蔓延,对国际市场一般初级产品的价格和贵金属的价格的影响也有所表现,黄金当天即上涨到500美元/盎司以上,创下当时近五年新高,而黄金的这一价格直到八年后才再次出现。与此同时,在伦敦金属交易所,铜、铝、锌等践金属的价格无一不出现大幅下跌。股市下跌使投资者把债券看作更安全的投资场所,并迅速引起债券市场价格快速上升,其中10月20曰上午美国30年期的国债价格上升了12点。
除了能够直观看到涨跌的金融产品外,此次金融危机对于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更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据相关人士分析,“87股灾”加剧了工人失业,极大地影响了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并减少国民收入。这次股票下跌,消弱了美国人的购买力,使消费有所下降并直接影响到生产。短短一年之内,美国的私人消费开支减少约500亿美元,使五年多来以股市为推动力,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出现了转折点。美国企业界需要依靠外国资本扩大投资,政府也需要利用外资来弥补财政亏空。
此外,此次金融风暴也产生了近10年来楼市最大跌幅、信用市场严重分裂、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反复无常的股市等一系列的事件,贸易纠纷不断,汇率的下跌使得各国经济关系紧张,各国各行各业难以独善其身。
“有形的手”迅速行动
面对席卷全球的股市狂潮,世界各地政府迅速采取一系列救市措施。香港股市当即停市4天,前联邦德国宣布降低证券回购率,七国集团会商如何向金融系统提供流动资金。不同于1929年,美国政府不再相信亚当斯密“无形的手”,而是在危机爆发之后果断利用凯恩斯“有形之手”迅速行动:
(1)政府发布公告,不认可市场暴跌。
黑色星期一次日,里根总统和财长贝克均表示,“这次股市崩盘与美国健康的经济是不相称的,美国经济非常稳定”。
(2)美联储主动购买政府债券并降息。
联储于10月20日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使得联邦基金利率当日内下行近60个基点,并于11月4日正式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并宣布联储立即向银行的注资已就绪。
(3)立即向银行及股票交易商提供流行性,保证经纪商和与交易商贷款资金链不断裂。
1987年10月20日开市前,美联储表示已准备就绪为支撑经济和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商业银行为股票交易商继续发放贷款。其次,尽一切可能给市场提供流动性,防止“资金失血”导致的非理性下跌,包括公开市场操作以及放宽联储出借债券的规则。
(4)暂停期指交易,引入熔断机制。
针对此次危机,美国证券交易所推出了80A规则,防止套利交易者在股市上升或下跌达到一定幅度时,通过推高或打压成分股现货价格来影响期货指数而获利的行为。此外,在交易机制设计方面,美国正式采取了熔断机制。
除了政府的调控外,大崩盘发生的那一周内,约有650家公司公开宣布要在公开市场上回购本公司的股票。
上市公司的这种大规模回购行为对股市产生了相当积极的作用,1987年10月20日,道·琼斯指数从1717点回升到1915点,这一天共上升了176点。金融风暴造成的伤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挽回,直到1988年10月20日,标普500指数才回到了“黑色星期一”当天的开盘水平,此时距离“黑色星期一”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一天。
经济疲软或成诱因
很多人在股灾后感到奇怪,当日根本没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闻,因此下跌看似并无实在的原因,对于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至今仍在争论。现在回首来看,尽管“黑色星期一”当日并无重大利空,然而据市场人士分析,1987年10月19日的前一周,坏消息不断,美国财长宣布美元或主动贬值、上市公司并购税收优惠取消、传言海湾战争升级、8月份贸易赤字巨大等,加上3-9月份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被认为是“黑色星期一”的导火索。
此外,根本原因是,美国高速增长期结束,经济疲软初现端倪,生产型投资不足
;美国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减低税收、吸引外资流入,加上股票投资免税,全球资金进入美国股票市场,出现虚假繁荣。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预期贬值,上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创纪录,加大了贬值压力,表面繁荣的股市存在巨大的做空动力。到1987年8月,股票账面价值提高了3倍多,达29000亿美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水平。此外美元疲软,汇市下跌,美元信任危机加深。
金融危机离我们有多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并没有排除金融危机在她的一生中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她表示:“政策制定者们应该对此做好准备,通常情况下,金融危机从来都不会来自于我们预料得到的地方。”相反的是,前美联储主席耶伦曾表示,并不预计在自己的一生中还会再一次见到一场类似的金融危机发生。
金融危机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不知道,但充分了解过去金融危机的起因结果有助于我们在困难真正来临的时候不至于措手不及。
图:1987年标普500与道指走势
(编辑:小股)
版权声明
:股市动态分析除发布原创财经文章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
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联系方式:0755-82075959;微信原文留言等。
关注《股市动态分析》,获取更多投资信息!
- “水门事件”著名记者出新书剑指特朗普:祈祷国家不会发生危机
- 重庆今日开启阴雨模式 未来三天主城区最高气温仅24℃
- 社保征管新模式:一个2.4万亿元的问题
- 危机蔓延?土耳其阿根廷南非印尼都不行了,接下来是印度?
- 哥大教授:房地产金融化背后的全球性危机
- 经济危机下的阿根廷:全家排队吃食堂,华人超市加固大门防抢
- 摩根大通警告下场危机:市场闪崩、前所未有救市、美国50年未见社
- 刚刚,24万股东逃过一劫!这家公司股价精准回到1元,退市危机暂
- 滴滴CEO:确实丧失了底线意识 决心摒弃客服外包模式
- 建德航空小镇又有新动作!通用机场开启“托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