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抄底了!国资系正在"捡便宜",大举"扫货"( 六 )

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对证券时报采访人员表示,质地优良、拥有核心竞争力,是国资入主最为首要的考量因素。“这是基于稳健投资的需要,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

8月以来,A股市场曾出现一轮以ST、乐视网等代表的“问题公司”或“空壳公司”的炒作热潮,原因之一曾被市场解读为,随着今年国资平台频频参与A股公司或其控股股东的股权受让,部分壳公司开始受到国资青睐。

但至少从目前来看,并不存在国资青睐低市值空壳公司的情况。

实际上,国资开启“扫货模式”并非仅仅只局限在A股和二级市场。刘平安对证券时报采访人员介绍,“近两年来,各地产业引导基金等国资投资机构也在大量出现;从新三板市场来看,大部分挂牌公司所发行优先股的认购方也悉数为国资平台或国资产业基金。从某种意义上看,国资系在A股市场的‘扫货’,与一级市场和三板市场正在呈现呼应格局。”

“做大”意愿强烈,流动性难题掣肘

这厢是民营大股东寻求脱身,那厢是国资寻求安全性质优资产布局,为什么两者会在今年集中同步现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