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学术有没有“黄金期”?

搞学术有没有“黄金期”?

一般认为,搞学术有“黄金期”。相对而言,理科比文科的黄金期靠前。前者不少人在二三十岁就做出了大成果,搞到了顶级大帽子戴,三十岁之后便日薄西山,没啥搞头了。文科则在四五十岁才混成“大师”。当然也有例外,如曹禺二十几岁就搞出《雷雨》,之后便每况愈下,正所谓鸡公窝屎头节硬,就凭那玩意儿潇洒了一辈子(据说也是偷的西方某作家某作品的构思,不详),实在对不起“大师”这顶帽子(吾国的民国出大师说其实也经不起推敲,大都是掉书袋子的,没几个有原创货色)。



搞学术有没有“黄金期”?



在我看来,把学术当饭碗的人,确实有黄金期。名儿出了,啥玩意儿都搞到手了(包括房子、票子、帽子等等),就觉得没啥可玩的啦;把学术当学术的人,则没有黄金期,除非你像阿里一样得了帕金森综合症,雀氏玩不动了,是另一回事儿。



搞学术,一靠灵感,二靠积累。灵感这玩意儿,好像比较青睐年轻人,但事实上也不一定。只要你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脑袋不让它歇着,会越用越灵光;至于积累,那就非活到四五十岁后莫属。



我的脑袋现在就并不比二三十岁时差,还保持着老顽童的勃勃生机,见小孩儿玩泥巴就想去凑热闹。

          

我觉得,那些二三十岁把诸子搞到手就玩不动或不想玩的人,国家别宠着他,减他一半儿工资,看他还嘚瑟不——当然,若他搞出了牛、爱的十分之一,另说。



可吾国有这样的人吗?



小编:少有人走的路

来源:本文来自蒲亨建科学网博客,经授权转载。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3688-1087706.html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bainazhishi@163.com

▼点击查看百纳历史干货

赌博or读博 | 审稿杀手的心里话 | 与研究生谈撰写论文 |  如何选研究题目? | "双一流"建设 | 颜宁:女性科学家在哪里 |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加拿大博士后的薪酬福利与生活 | 这9件事每个博士生必须尝试 | 周健: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 | 线城市三流高校老教师的科研之路 |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 今年中科院新当选的最年轻院士!

搞学术有没有“黄金期”?

《百纳知识》由百纳公益组织创办和运营,

由子斯月、王成禹、赵序茅3位博士担任主编,

廉富镯担任执行主编,

60余位本硕博和青年老师参与公益运营。

科研是一场美丽的冒险,

《百纳》愿做大家冒险路程中最真诚的陪伴者。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百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