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管仲不知根本,竟以坐享其成之身而成致乱之源

苏洵的策论非常精彩 , 其文常出其不意而又论之凿凿 , 犹如过山车一般 。尤其以对诸葛亮、王安石的论断尺度之大可谓石破天惊 , 今又觅得苏老泉论管仲之文 , 不敢独享 。

「」苏洵:管仲不知根本,竟以坐享其成之身而成致乱之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洵画像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 , 又抵御了蛮族的入侵 , 孔子曾叹到:“微管仲 , 吾等披发左衽已(有鉴于四大文明古国除中国外都没有抵御住蛮族的入侵 , 可见当时齐国之强盛)!”管仲终其一生致齐国国富兵强 , 各诸侯国不敢背叛 。但在他死后 , 竖刁、易牙、开方却受到齐桓公的重用 , 最终齐框公在祸乱中死去 , 桓公的五位公子争夺君主之位 , 灾祸不断蔓延 , 直到齐简公继位齐国才算安定下来 。
一项功业之所以能成就 , 并非功成于成功的那一天 ,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而一个灾祸的发生 , 也并非是发作于爆发的那一天 ,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齐国治理得好 , 苏洵认为根子不在管仲 , 而在于鲍叔牙举荐了他;待到齐国大乱 , 苏洵认为根子也不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的奸佞 , 却又是因为管仲 。

「」苏洵:管仲不知根本,竟以坐享其成之身而成致乱之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齐桓公画像
为什么这么说呢?乱齐国者确实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 , 但重用他们的却是齐桓公 。因为舜的睿智 , 流放了当时的四大恶人;因为孔子的远见 , 断然除掉了少正卵 。而齐桓公呢?给他留下此三人者正是管仲 。管仲病重的时候 , 齐桓公曾问他身后谁可以接任丞相 。
当苏洵读到这的时候 , 自述认为管仲将会推举天下的贤才来接替自己 , 可是管仲只不过说“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近人情 , 不可亲近”罢了 。
【「」苏洵:管仲不知根本,竟以坐享其成之身而成致乱之源】管仲当真觉得齐桓公真能不用此三人吗?

「」苏洵:管仲不知根本,竟以坐享其成之身而成致乱之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管仲画像
他和齐桓公相处那么多年 , 也该知道齐桓公的为人了吧?齐桓公能“耳不绝于靡靡之音 , 眼不绝于靡曼之色”吗 , 除了此三人能“逢君之恶”,难道就没其他人能够以此迎合齐桓公的欲望?齐国之所以不用此三人 , 是因为有管仲在罢了 , 一旦没了管仲此三人就立即能弹冠相庆、步步高升 。难道管仲认为自己的临终遗言真的可以束缚住齐桓公?齐国不是怕有这三个小人 , 实则是怕没有管仲 。
有了管仲 , 那三个小人就不过是三个普通的家伙罢了 , 因为天下不会缺少竖刁、易牙、开方之流 。
即使齐桓公杀了此三人 , 但此三人之流不可能杀完吧 , 所以说管仲没有抓住事情的根本 。
如果他能在齐桓公的询问的时候就荐举天下的贤才来代替自已 , 那么即使自己去世了 , 齐国也会有另一个管仲 , 这三个人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 还有什么好怕的?

「」苏洵:管仲不知根本,竟以坐享其成之身而成致乱之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中最强的就是齐桓公和晋文公 。晋文公的才能比不过齐桓公 , 他的大臣又都比不上管仲 , 而且晋文公的孙子晋灵公暴虐无道 , 根本不像齐桓公的儿子齐孝公那么宽厚 。但在晋文公死后 , 各诸侯国却都不敢背叛晋国 。晋国携晋文公之余威仍称霸长达一百多年 , 这是为什么?
晋国的君主虽然不行 , 但还有很多持重的老臣在 。齐桓公死后 , 国家却一败涂地 ,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齐国独靠一个管仲 , 但管仲已死 , 天下未尝没有贤才 , 贤才常有而明君难遇罢了 。齐桓公在 , 却说天下不复有管仲之才 , 苏洵断然不信 。分页标题

「」苏洵:管仲不知根本,竟以坐享其成之身而成致乱之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管鲍之交
管仲平日的文章里记载他临死时评价鲍叔牙、宾胥无等人的话 , 并且分别点明了各人的缺点 , 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足以托付国事 , 却又预知唯一可以继承他的大臣隰朋也将归西 , 于是苏洵认为管仲明显已经晕了 。
苏洵接着说:“史鳅生前不能荐举蘧伯玉而斥退弥子瑕 , 所以有死后的尸谏;萧何将死 , 举荐曹参来代替自己 , 故为相者本该如此 。国能因一人而振兴 , 也能因一人而衰败 。贤者定当“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身负重大社稷责任者 , 一定要有妥善的安排然后方能安心离去 , 而管伸凭什么就这样撒手不管了呢?”
苏洵看似有些离经叛道 , 却真真地抓住了要害 。就像汉武帝大举进攻匈奴所依仗的国力并非是他自己存养起来的一样 , 那是根基于“文景之治”几十年的休养生息 。管仲之于齐国正应了《道德经》所谓“祸兮福之所倚 , 福兮祸之所伏 。”

「」苏洵:管仲不知根本,竟以坐享其成之身而成致乱之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参话头
有了结果再去抱怨无非是相互推诿的扯皮 , 无人担责最后不了了之 , 责任既已明确 , 实为谁之过失便不会再有人问津 。《黄帝内经》有云:“不治已乱治未乱 , 不治已病治未病” , 于国如此 , 于家、于人又何尝不是?
《大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就是这个顺序 , 乱不了 , 也不可能乱 。自己不行家就不行 , 一个家都弄不好再说能把单位、社会搞好或者有能力做出什么贡献便都是浮云 , 而且会不会又反过来觉得单位、社会对不住自己呢?根子就在“修身”上 。
往回参才能参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