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文丨南阁水哥
武德七年 , 晋州临汾县的张元式家领到了一份田契 。家中三个儿子 , 一人可以领100亩地 。其中二十亩是永业田 , 八十亩为口分田 。到底有什么区别 , 张老汉不懂 。只是这些田都是朝廷分给他的 , 心里乐滋滋 。
“这真的是皇恩浩荡呀 。”张元式不住的念叨着 , 眼角泛起了泪花 。对于苦了一辈子的他来说 , 第一次拥有了这么多的土地 , 如同是在做梦 。
不 , 这不是梦 。大唐的繁华盛世就从这里开始起航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授田
张老汉手中的这份田契 , 实际上唐太祖筹划的一次重要的经济制度改革 。史称“均田法” 。此时国家战乱依旧 , 边疆冲突不断 。武德六年正月 , 刘黑闼兵败被俘 。二月 , 李世勣击败占据泗州的徐圆朗 。五月吐谷浑、党项、突厥、奚等各族相继进攻唐境 , 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均带兵在北边和幽州抵御外族入侵 。八月 , 辅公祏反 , 李孝恭出兵征讨 。一时之间国内烽火不断 , 兵凶战危 。
打仗最重要的是军队 , 那么兵源从哪里来?隋代留下的府兵制是个好东西 。但府兵制的最关键一点减少人员的自由流动 , 当战时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招到士兵投入战斗 。那么如何才能让人留在户籍呢?
给他们土地 , 让农民安心种地 , 这样就不会离开户籍地了 。这就是均田法出台的内在逻辑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初唐时期的均田制比较宽松 , 对于农民给出的条件也相对宽松 。法令规定:
凡天下丁男十八以上者给田一顷 , 笃疾、废疾给田十亩 , 寡妻、妾三十亩 , 若为户者加二十亩 , 皆以二十亩为永业 , 其馀为口分 。
按照这个规则 , 张元式家可以分到300亩地 。唐时的亩是宽1步长240步 , 换算成如今的单位大约540平米 。如果真的有300亩地的话也已经是足够惊人的 。可是另外一个疑问又来了 。永业田和口分田又有什么区别呢?
永业的意思就是你可以继承 , 也可以买卖 。种点树 , 养点鸡都可以 。而口分田不行 , 只能种粮食 , 而且如果人死后这田得交还给朝廷进行重分配 。唐朝在对于土地买卖方面的管制是比较松散的 。人死了没钱葬可以卖田 , 从狭乡到宽乡去也得卖掉 。久而久之土地在不断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流转之下 , 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了土豪手上 。均田制的结局在一开始就种下了 。
可是在战争年代 , 大量的土地没有人耕种 , 大量的人民战死或者逃亡 。官府所能掌控的人数少 , 所以为了鼓励耕种 , 给予了大量的土地 。而正因此 , 唐朝拥有了稳定的税基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看着薄薄的地契 , 上面写着什么张元式看不懂 。他只是在担心一件事 , 这么多地得交多少税啊 。他已经算幸运了 。朝廷给予的授田明面上写着300亩实际到手是200亩地 , 而在更加远离政治中心的江南地区 , 一户授田不足百亩是稀疏平常之事 , 但交的赋税一点没少 。中间的缺额哪里去了 。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 这个去向自然是有权有势之人偷偷拿走了 。
租庸调
张元式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 , 给你这么多田是要你交足够的赋税 。不然国家机器怎么运行?没钱、没粮、没人怎么作战?突然一个名词从脑海里蹦出来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租庸调!
这其实是三件事 。
对于农民来说 , 每一个授田的丁男每年要交纳粟米2石这个叫做租 。
纳绢二丈(产布的地方出二丈五尺布) , 加棉三两或者麻三斤 , 这叫做调 。
每年给政府无偿劳动20天 , 如果是闰年就多加2天 。如果这一年不用你参加劳动 , 那么改为每天纳绢三尺(或者布三尺七寸半) , 这叫做庸 。
又如果当年要增加劳役的话 , 增加十五天 , 免调 。增加三十天 , 租调全免 。
张元式其实很满意 。这样的赋税水平 , 比起在前朝的时候要好很多 。只是他还在担心 , 两个儿子都要去当兵了的话 , 那到底谁来种地 , 谁来给朝廷交粮食呢 。
兼并
不幸的事情还是来了 。
贞观四年 , 通汉道行军总管李绩在白道击败突厥 , 李靖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 。太宗采纳中书令温彦博建议 , 安置突厥降兵在幽州到灵州一带 , 并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统辖之 。至此东突厥平定 , 漠南一带尽归唐境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战争 , 对于大唐来说是一场 绝对的胜利 。而对于张元式来说 , 那就是灾难 。两个儿子应征入伍 , 一个战死一个受伤回乡 。家里的生计顿时陷入了灾难 。按照规定战死的永业田可以保留而八十亩的口分田就被收走 。虽然还能得到30亩的抚恤田 , 但家庭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缺少劳动力的条件下 , 你给再多的田也种不出粮食 , 完成不了租调 。
“把大哥的永业田卖掉吧 , 这样或许咱们还能多活些日子”躺在病床上的小儿子 , 奄奄一息 。战场上虽然保留了一条命 , 而是落下的残疾是无法再下地干活了 。家里的一切负担就成了老爹一人身上 。另外还有一个刚过门不久的大嫂以及才3岁的孤儿 。
“卖了吧 。”张元式擦了下眼泪 。家中能够典卖的也就是这点永业田了 。
唐朝的土地兼并在历史绝对是首屈一指 。官方并不阻止买卖 , 甚至放纵和变相鼓励农人将大量的土地转卖给当地的土豪 。在法律的鼓励之下 , 大量的农田被转手进入封建大地主的手上 , 形成了皇庄和农庄的形式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丁口转死 , 非旧名矣;田亩移换 , 非旧额矣;贫富升降 , 非旧第矣”
里正可以利用职权将逃亡的土地分给自己 , 官府抢夺的农田送给寺院 , 高利贷者将无法还清的债务用农田抵扣 , 各色人群都在变着方法将土地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 而帝国之基正在逐渐坍塌 。农人没了 , 田收官了 , 府兵越来越少 , 而帝国却在不断的突飞猛进 , 走向盛唐的辉煌 。
逃亡
永徽三年 , 张元式在一场贫病交加之中去世 。此时的家中已经没有多少余田了 。
大唐朝的人口却在这个阶段爆发性的增长 , 从贞观22年到永徽三年全国户籍增加了20万 。可是贞观末年对辽东作战的弊病还在不断的显露出来 。盛世唐朝 , 依然存在大量的逃民 。而此时张家也进入了逃亡名单之中 。
张继业作为张家的长孙 , 现在面临的考验是往哪里移民 。临汾是待不下去了 。连年的征战 , 到处招兵 , 村子里的青壮年都走的差不多了 , 而剩下的人又要负担所有人赋税 。这种层层压迫的税赋制度让张家面临了破灭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去杭州 , 听说这些年还可以授田 , 只是相对来说要少一点 。”张继业说“总比呆在这个临汾等死要强 。说不定明年我又要充军了 , 那母亲一人怎么办” 。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 。分页标题
一年后永徽四年 , 驸马房遗爱等人起兵造反 , 南方又出现了陈硕真起义 。农民和官府的矛盾在此时已经非常激烈 。最严重的问题仍然是均田制带来的连坐式的赋税模式:如果一户没有交税 , 那么他的税就有隔壁几家一起分摊 。这种分摊式的交税模式最终逼着农民不得不逃荒 。
农民都能往哪里逃?豫南、皖南、湖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 。这些南方地区大量的接受了缓缓的农人 。以浙江为例因人口增加而新设的州县不少于10个 。当然更多的人卖身到了地主家做了长工或者是做了佃户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农人逃了 。政府户籍册上的授田就成了空文 。可是交税还是要收的 , 官差找不到农民只好抓没有逃的户籍顶替 , 这就是“摊逃 。”这样的结果就是越逃越多 , 越摊越大 。均田制已经很难在生存下去了 。
崩解
“案旧籍 , 计除六年之外 , 积征其家三十年租庸 。天下之人苦而无告 , 则租庸之法弊久矣 。”
均田之法的弊端就在于无法阻止的逃民 。人口逃亡到唐后期一直没有停止过 。由于一家逃亡 , 租税均摊于邻里 , 邻里逃亡 , 其租税仍摊于乡县 , 于是一室空而四邻亦尽 。一家逃而牵动乡邻 , 一乡动而牵动全国 。
均田制的崩坏 , 农民的逃散、府兵制也无法在这么支持下去 。唐开元年间 , 开始执行募兵制 。开元十年 , 宰相张说建议募兵充当宿卫 。开元二十五年 , 下令招募长期驻守边疆的军人 。从此 , 边兵成了招募兵 , 由边将自行招募 , 这就为大唐诞下了一个死亡之球——藩镇根据的来源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整个唐朝来看 , 社会生产力还在不断的提升 , 国际影响力也在提高 。一个四海来朝天朝上国形象伫立在世人面前的时候 , 你不会想到 , 这个帝国的根基已经垮了 。
天宝十四年 , 全国人口户数8914709户 , 人口52919309人 。这是大唐极盛之数 。
【「」均田制:唐朝之基业,盛世的暗影下悄然瓦解】而这一年 , 安禄山起兵渔阳 。盛世大唐终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