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砸啊|通过宋、明、清"膝裤"的不同来看服装文化的发展
自古至今 ,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 各朝代衣冠服饰制度都随社会时代背景逐渐发展 。 在上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 , 人们处于原始生活的状态 , 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磨合中 , 创造和提高了生产力 , 有了支配自然的能力 。 考古发现从山顶洞人伊始 , 由于为了保暖、保护身体与遮羞 , 当时便有了"服装"的产生 。 最早当时远古先民们根据人体需要利用天然石具对各种兽皮进行加工从而披着于身体重要部位 , 随后相继有所改善 。 总而言之 , 服装的产生缘由 , 都与人们生活需求息息相关 , 都体现了服装的基本功能性 。 中国古代裤的的起源与发展同样如此 。 裤子的产生应该与身体保护密切相关 , 是在人们保证其下身的保暖以及保护身体不受伤害的实用功能下产生的 。
本文插图
中国古代裤子的发展
裤的雏形
最早在商周时期 , 已经有了下身着裤的现象出现 。 而最初的裤子只有两只裤筒 , 套在小腿之上 , 小腿为"胫" , 因此称为"胫衣" 。 晋朝王嘉的《拾遗记》中记载着一个故事:"张仪、苏秦二人 , 同志好学 , ······遇见《坟》《典》 , 行途无所题记 , 以墨书掌及股里 , 夜还而写之 。 "文中叙述到行途将好文字书写在手掌以及大腿之上,可见大腿部位是没有衣物的,但出门在外人体下身又不能完全裸露不着衣,因此小腿部位应是穿着胫衣的形式 。 而仅是这样的穿着方式也是不堪入目、登不得大雅之堂 , 因此 , 必然要在"裤子"之外穿着遮挡下体的服饰"裳" 。 中国古代尚无椅凳之时 , 通常入室登席 , 古代礼仪中常讲"席地而坐" , 主要呈跪姿 , 由于只有胫衣 , 大腿部位没有着裤 , 且内衣形制还不够完善 , 伸腿而坐极不雅观 , 只能将下裳散开给予身体遮挡而跪 。
裤在古代又称"绔" 。 当时的裤是被裳罩在里面 , 且人们并非特别重视裤装 , 因此其最早的质料极为一般 , 多用麻 。 达官显贵也有使用丝织品 , 尽显奢侈 , 因而后世有了"纨绔子弟"一词来形容不学无术富家子弟的说法 。 前文中的"纨"是古时一种丝织品中的绢 , 用这一材料制作胫衣更为奢侈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中国服饰材料、裁衣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 便有了长裤以及合裆裤的出现 。
本文插图
裤的发展
高春明在《中国服饰》中提到 , 陕西长安匈奴墓出土青铜带头纹饰中有男子着长裤 , 时间约在战国时期 , 这是现存历史文物中较早出现穿长裤的人物图像 。 此时虽有长裤 , 但并不完全合裆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中国服装史上一次小的变革 , 对后续的发展影响较大 。 秦汉之际 , 汉族人通常着襦裤 , 即短襦上衣与裤的合称 。 直至汉代 , 裤子的形制日益丰富完善 。
《急就篇》云:"合裤谓之裈 , 最亲身者也 。 "这种裤子在汉代称为"裈" 。 其形制由胫衣发展而来 , 两股之间以裆相连 , 为合裆之制 。 汉族人多将此用作衬裤 , 仍在外面覆以裳、裙 。 由于裤裆多被缝合 , 故也可穿着在外 。 不过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 上流社会的人都不喜欢作这样的装束 , 只有军人及农夫仆役 , 为了活动便捷 , 才会单独穿裈 。 在汉代的人物画像上 , 凡是下体穿裈者 , 大多是这类人物 。 这种形制一直流传至明清时期 。 裈又可分成两种:一种下长过膝 , 直称为"裈";另一种形制短小 , (其长在膝上二寸处)俗称"犊鼻裈" , 二者在长度上有所区别 。 《玉篇·衣部》称:"襣 , ······犊鼻 , 以全三尺布作 , 形如牛鼻 , 相如所著也 。 "汉代三尺 , 约合今 70 厘米 , 以如此布幅裁制出来的裤子 , 当然十分短小 。 犊鼻裈如同当今的三角裤 , 即短裤 , 汉代男子喜其简便 , 也常着之 。 当然 , 此裤也多用于农夫仆役 。 由于裤式短小 , 两边开口 , 形如牛鼻之孔 , 因而得名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与大口裤配套的上衣做得相对比较紧身 , 名"褶" 。 褶与大口裤穿在一起在当时被叫做"裤褶" 。 "裤褶"之制 , 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 ,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流行 。 袴褶最初为一种胡服 , 被用作戎事及行旅之服 , 汉末以后羼入中原 , 并被广泛用于民间 , 不仅仅为男子所用 , 并且通用于女子 , 成为普通男女的常服和便服 。 裤褶在这一时期尤为盛行 , 这一较大的流行趋势下 , 由于大口裤的形制特点为裤管较松散 , 不宜平时活动 , 人们通常为了方便 , 用布带系与膝下 , 此种膝下缚带的穿着方式被称为"缚裤" 。 这种着装形象在顾恺之《斫琴图》侍从的着装中即有体现 。 缚裤的形式大多被普通民众与社会低层人士广为穿着 。
到了隋唐时期 , 南北朝盛行裤褶的情况依然沿袭 , 缚裤的形式同样存在 。 但裤褶并非属于古代礼服 , 因此贞元十五年罢裤褶之制 , 历一百五十一年之久 。 唐代妇女着衣风俗另有新意 , 虽然爱好裙装 , 但出现了女子着男装胡服的现象 , 这也体现了唐代社会开放性的一面 。 《旧唐书·舆服制》中:"开元初 , 从架宫人骑马者 , 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 , ······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 , 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 "是对女性服饰、妆容的描写 , 并有弃裙而着裤现象 。 而这种女子着男装的服饰风尚是受到了外来民族的影响 。
本文插图
然而宋代以后依然存在胫衣之制 , 被称为"膝裤" 。 两宋时期的男女 , 不分尊卑 , 皆可穿着 。 除此之外 , 人们还有在小腿部位缠绑裹腿的行为 , 以便行军、远行或劳作 。 裤子的形制还分为另外两种 , 一是穿在袍裙之内的开裆裤 , 二是直接可以穿在外面的合裆裤 。 以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实物为例最具代表性 。 宋代裤子形制已经相对成熟 , 多以腰部用带系之来固定 , 可见宋代缝制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 而开裆之制或许是人们为了方便之举并而外着裙裳、袍服以罩之 。
元代一直保存之前裤子的形制类别 , 除一般裤子形制以外 , 例如裈、犊鼻裈、裹腿等类别在元代图卷中都可见到其人物形象 。 图卷中几位马官为方便浴马着犊鼻裈赤脚立于清澈溪水中;《全相平话五种》插图中则反映了着裈、犊鼻裈、裹腿、行缠等衣物的人物劳作形象 。
直至明清时期 , 明代的裤子形制已经相对完善 , 长裤合裆 , 在定陵万历皇帝墓葬中有合裆裤出土实物 。 而膝下之服"膝裤"也开始流行于宫廷和民间 。 清代较流行套裤 , 妇女所用则加以装饰与镶边 。 并依然沿袭有裈、裹腿等形制 。 但明清时期男女尊卑依然穿着普通的裤子 , 多与袍衫、襦袄搭配 , 而女子穿裤并可着裙 。 衣服质料随季节交换而定 , 同时也有宫廷、贵族与民间用料的差别 。
本文插图
膝裤的时代追溯与历史沿革
膝裤的源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裤子的出现 , 但在不同的时期形制也有所发展变化 。 最早是以胫衣的形制出现 , 是由于将两只裤管分别包裹在两只小腿上而得名为胫衣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逐渐出现了袴、裈、开裆袴、合裆袴、裤褶、裹腿、行缠、膝袜、膝裤、套裤等多种下身着装的形制 。 而膝裤的出现则必然与当时人们社会与生活环境所需息息相关 。 膝裤与最早的裤子"胫衣"在形制上颇为类似 , 同为胫部服饰 , 因此可以将膝裤归于胫衣的一类 。
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载到:"袜 , 足衣 , 今之膝裤 。 "并提到是由"前后两双相成 , 中心系带"的角袜演化而来 。 与之相呼应 , 膝裤的由来或与古代的袜相关联 。 并得知 , 膝裤也可谓之足衣 。 虽不同于有脚底的袜子 , 但作为一种足衣 , 膝裤与胫、足之间的关系或许体现了人们身体的观念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宋代"膝裤"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图像以及目前墓葬出土实物的考证 , 膝裤最早可能出现于宋代 , 于明清之际被广为穿着 。 但仍然不排除宋以前由于没有纳入史料而被遗漏的情况 。 宋代时期 , 膝裤不仅为男子穿着 , 后来女子也有穿着 。
本文插图
明代"膝裤"
到了明代 , 膝裤逐渐流行于人们生活中 , 据文献资料分析 , 膝裤均为女子穿着 , 尚未见关于男子穿着膝裤的记载 。
《西湖遊览志餘》中描述到:"所统苗獠洞猺答剌罕等 , 无尺籍五符 , 五统屬 , 相谓曰阿哥 , 曰麻線至称主將 , 亦然喜着斑斕衣 , 衣袖廣狹修短与臂同幅长不过膝袴 , 如袖裙 , 如衣總 , 名曰草裙草裤 , 固脰以兽皮曰?项 , 束腰以帛两端懸凥后若尾无间晴雨 。 "从文中衣袖尺幅的对比可进一步衡量判断出膝裤的穿着位置 。 并得知 , 在少数民族生活中也着膝裤 。 膝裤作为一种胫衣 , 在明代最为流行 , 仅为女子所用 , 其功能上除保暖之外还是为了体现美观 。 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较为流行 。 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的推动发展 , 人们对于膝裤的装饰也怡然兴起 , 人们开始为了追求身体美而穿着膝裤 。 从明代诸多著名人物小说中对于膝裤的描写中就可以见得 , 其中还有记录到将膝裤作为礼物赠与他人的行为 , 可想而知 , 膝裤的装饰性将何其精美才可作为礼物 。
本文插图
清代"膝裤"
正如前文所述 , 到了清代 , 套裤较为盛行 , 从基本功能与其装饰性上依然沿袭的膝裤的部分特点 。 但由于女性缠足制度尚未废止 , 因而膝裤的形制在清代与套裤一并存在 。 在一些清代女子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其缠足并穿着膝裤的形象 。 这些女子均有裹小脚 , 而膝盖以下的小腿部位都穿着膝裤与小鞋相照应 , 并适当将其掩盖 。 膝裤均是由两只裤筒组成 , 上端扎带 , 裤腿边缘加以装饰 。
即使身体全裸 , 被裹的脚也是不轻易暴露在外的 , 这与女子缠足所致的身体观念紧密相关 。 而小腿脚踝处也会以裹腿的形式将小脚盖住 , 这也必然与人子身体观念有所联系 。 所以 , 膝裤在清代一般也较为流行 , 并带有浓郁的身体意味膝裤的尺幅都较短 , 大多施于脚踝处 , 并较于贴身 , 与明代的膝裤有所区别 。
本文插图
总之 , 膝裤作为古代裤类衣物形制的一个种类 , 极有可能是由中国古代的膝袜发展演变而来 。 并且与护膝、套裤、裹腿等服饰形制之间除了在功用上都起到御寒与保护以及对人体装饰的作用以外 , 在其形制上也皆有相似之处 。 所以 , 膝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 它与古代施于胫部的衣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递进发展关系 。
本文插图
结语:
【瓶砸啊|通过宋、明、清"膝裤"的不同来看服装文化的发展】综上 , 中国古代的裤子随着时代更替与发展不断演变 , 渐而一步步得到了完善 。 但在社会文化及经济迅速发展的古代时期 , 简单实用的基本服饰形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 所以人们开始将其审美等高度的需求加入到服饰中来 , 进而促使了中国服饰在形制、质料、装饰等多方面的发展 。
- 下路符给我|后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邺都兵变"新解
- 打草惊蛇|汉王朝放弃中央铸币权,开创"文景之治"新局面
- 在美黑人被杀这事上 "台独"势力的下限刷新我们认知
- 歌曲 台媒曝解放军军旅歌曲出现在台高校 又有人喊"渗透"
- |在美黑人被杀这事上 "台独"势力的下限刷新我们认知
- 歌曲|台媒曝解放军军旅歌曲出现在台高校 又有人喊"渗透"
- 华舆|阿根廷央行:通过官方渠道换购美元须签署承诺书
- 千山晚报|垃圾分类评比考核 这家单位满分通过
- |界读丨铁娘子董明珠豪掷20亿助华为研造''芯片'' 要做世界第二
- 四川民生报道遂宁|射洪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国有产权交易实现"零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