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太子彪出生后 , 晋悼公一直张罗着给儿子找一个好老师 , 不过很长时间都没能找到合适人选 。
一天 , 晋悼公和司马侯登上了高台游玩 。晋悼公极目四眺 , 望着眼前晋国的大好河山 , 不禁大发感叹:“真快乐啊!”看着正逢壮年的晋悼公 , 司马侯却说出了一句有些败兴的话:“居高临下观景的快乐是有了 , 可德义的快乐却还谈不上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然有些败兴 , 晋悼公倒也没觉得这是一种冒犯 。他知道身边大臣想要进谏了 , 便从容地追问道:“什么叫做德义?”
司马侯答道:“诸侯日常所作所为 , 每天都在国君身边发生 。择其善者而行之 , 择其恶者引以为戒 , 这就可称得上是德义了!”
“从善戒恶”说起来简单 , 真要践行起来就麻烦多了;因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 , 其善与恶的判定往往不会那么简单 。那么诸侯日常作为 , 哪些才是善哪些才是恶呢?
在从政数年后 , 晋悼公深感分清善、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 , 他又问:“谁能做到这点呢?”
“羊舌肸熟读历史书籍 。”司马侯答道 。
读史 , 就是为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熟读历史书籍之人 , 对于人与物的兴衰成败都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 对善恶的判断自然要强于一般人 。因此 , 司马侯才向晋悼公推荐了羊舌肸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羊舌肸 , 即叔向 , 因为封邑在杨(今山西洪洞东南) , 又称杨肸 。他是羊舌职之子 , 与兄长羊舌赤都以贤能闻名于晋 。羊舌职过世后 , 羊舌赤继承了父亲的职位 , 羊舌肸却还赋闲在家 。不过 , 因为羊舌肸饱读史书、贤名在外 , 被人推荐也是迟早的事 。
晋悼公原本就对羊舌职父子印象极佳 , 得到司马侯的推荐后 , 他立刻就把羊舌肸任命为太子彪太傅 , 让他辅佐下一代国君 。
当上太傅后 , 叔向从此走上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
公元前558年 , 不到三十的晋悼公去世 , 太子彪继承了君位 , 是为晋平公 。晋平公即位之时 , 不过才十来岁 。此时众卿士都是父亲留下的老臣 , 少年晋平公与他们存在不小的代沟 , 天生存在着距离感 。这样的情形下 , 朝夕相处的太傅叔向就成了他最亲近、也是最为信任的大臣了 。
偏偏是在此时 , 身为国君太傅的叔向 , 突然遭遇了一场大危机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前554年 , 荀偃在伐齐后不幸病亡 , 士匄顺位替补 , 登上了正卿之位 。士匄祖父士会、父亲士燮在晋国都颇有贤名 , 可到士匄这一代家风却差了很多 。士匄之女偷情被儿子栾盈发现 , 为此她与弟弟士鞅勾结起来 , 在父亲面前诬告栾盈作乱 。因为栾黡当年得罪了太多晋人 , 最终墙倒众人推 , 栾盈被驱逐出了晋国 。
栾盈被驱逐 , 意外地拖累了羊舌赤、羊舌肸两兄弟 。因为庶弟羊舌虎与栾盈来往密切而被治罪 , 羊舌赤、羊舌肸也被牵连进了牢房 。
这时 , 平日嫉妒叔向的人就冷嘲热讽起来:“您遭遇了灾祸 , 是不是不够明智啊?”
叔向却表现得极为豁达:“比起那些死囚又如何?古诗有云:‘优哉游哉 , 聊且度岁 。’这才是明智之举啊!”
国君太傅受拖累无辜入狱 , 也招来了众多晋人的关注 。很多人前来慰问 , 有人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到国君跟前为其请命 , 可叔向却一概不理不睬 。家人都责怪叔向不识时务 , 可叔向却严肃地回答:“唯有祁奚祁大夫才能救我!”分页标题
最后还是已致休的祁奚重新出山 , 在正卿士匄面前替叔向求情 , 才将叔向兄弟救出了监牢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叔向是晋平公太傅 , 他的人品晋平公应该了解最深 。可在这次冤中 , 拯救叔向却还得依靠与叔向几乎没有往来的老臣祁奚 , 确实令人意外 。这表明 , 虽然晋国名义上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是晋平公 , 可实权却是在正卿士匄手中:没得到士匄许可 , 甚至连晋平公都无法私放自己的老师 。
这种现象显得有些异常:为什么国君会受制于卿大夫?
叔向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如此弱势 , 也证实太傅的权位确实不如卿士 。
公元前548年 , 士匄去世 , 赵武被提拔到成正卿 。三十多年前 , 赵氏家族差点被公室灭族 。从那时起 , 赵氏在各大卿族中就显得比较弱势 。如今赵武虽然当上了正卿 , 可这时除韩氏传统上与赵氏友好外 , 其余各卿族与赵氏渊源并不深 。正因如此 , 赵武在政坛威信并不太高 。
威信稍显不足的赵武 , 要想执政顺利 , 自然而然就得倚重于公室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前546年 , 在宋国左师向戌牵线搭桥之下 , 晋、楚决心举行第二次弭兵之会 。为获得公室充分支持 , 赵武还特意带上了国君太傅——叔向 。
因为第一次弭兵之会后楚人自感吃亏太多 , 这次楚人不敢轻易答应任何条件 , 生怕再次吃亏 。所以 , 在整个盟会期间 , 楚人就不断地制造是非 , 严重阻碍了盟会的正常进程 。到最后订盟之时 , 楚人又强行与晋人争歃血的先后 。歃血的先后 , 事关国家荣誉 , 赵武当然不肯轻易退让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 , 叔向的一番话却令赵武退让了:“诸侯归晋是因德行 , 而不是谁主持会盟 。您还是多为德行 , 不用争歃血的先后!”
叔向虽然不是卿士 , 但足以代表公室 。既然公室都不介意盟誓的先后顺序 , 赵武也就释然了 。最终 , 赵武还是答应让楚国先歃血了 。东周第二次弭兵协议 , 就此顺利达成 。
从弭兵之会就可看出 , 赵武对于叔向颇为倚重 。很多时候 , 如果不是叔向代为决策 , 赵武都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同样是正卿 , 赵武明显威信不如士匄 , 对于公室他需要倚重之处甚多 , 叔向的地位也因此大大提升了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又有一次 , 叔向陪同赵武游历晋国墓地 , 赵武突然问叔向该以哪位先贤作为榜样;叔向答了几次 , 都被赵武否决了 。最终 , 赵武给出的答案是士会 。在两人讨论过程中 , 叔向明显陪着小心 , 显得毕恭毕敬 。
由此可见 , 虽然对比士匄执政时叔向地位大大提升 , 可太傅毕竟是太傅 , 权位还是不如正卿 。
公元前541年12月 , 赵武去世 , 韩起继任成了正卿 。公元前532年 , 晋平公也去世了 , 太子夷继位为君 , 是为晋昭公 。
从小带到大的国君去世 , 新君即位又尚未成年 , 公室处于新老交替状态 , 威信大大下降 。照理来说 , 叔向这位前国君太傅的政治地位也会随之降低 。可奇怪的是 , 叔向威信不降反升了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起虽然是正卿 , 可每遇重大事件他都会先请教叔向 , 然后再参照实施 。
公元前529年 , 楚灵王被几位兄弟推翻 。因为这次内乱 , 楚国短期内陷入了沉寂 。7月 , 趁楚人专注于内部事务 , 晋人召集诸侯在平丘(今河南封丘东)举行会盟 。自从二次弭兵之会以来 , 晋国就鲜少参与东周事务 。这么多年不问江湖事务 , 也让诸侯们多有离心 。之前齐景公在访问晋国时 , 就曾当着晋昭公面喊出了“与君代兴”的口号 , 明显是不甘心晋国再当霸主 。分页标题
为让平丘盟会能顺利召开 , 叔向提议道:“要让诸侯都参会 , 不可以不示威!”于是 , 晋国派出四千乘的强大军队 , 先到邾国南部进行了一次军演 , 然后再回到平丘来主持盟会 。会盟期间 , 叔向之弟羊舌鲋欺压卫人 , 叔向出来安抚卫国;齐人不愿参与盟誓 , 叔向亲自前去施压 , 迫使齐国参加了会盟;邾、莒二国投诉鲁国仗势欺人 , 也是由叔向出面惩戒鲁人;…… 。整个会盟期间 , 正卿韩起几乎不见身影 , 凡事都是叔向越俎代庖 , 俨然是叔向在主持晋国政务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平丘会盟一年后 , 叔向之弟羊舌鲋收受贿赂 , 弄出了一件冤假错案 。冤主一怒之下 , 杀死了羊舌鲋和行贿之人!因为牵涉叔向 , 韩起不敢轻易断案 , 便前来咨询叔向 。叔向答道:“三人罪状相同 , 将活着的杀死、将死了的戮尸就可以了!”这之后 , 韩起才将凶手杀死 , 并连同羊舌鲋及行贿人的尸体公开示众!
对比士匄在任时叔向兄弟被直接投入大狱 , 如今叔向地位已然是高高在上了 。
士匄执政期间 , 叔向虽然是国君太傅 , 依然被投入了监牢;赵武执政期间 , 叔向还是国君太傅 , 却已能对赵武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韩起执政期间 , 即便晋平公去世 , 太傅叔向已能左右晋国政务的决策了 。
在周代 , 太傅位列三公 , 品位极高 。可晋国太傅的品位虽高 , 由于没有像卿士一样掌控军政实权 , 往往成了一个虚职 。因此 , 除了狐偃、士会等等兼任卿士与太傅的少数人之外 , 通常太傅权位都在卿士之下 。
虽然现实如此 , 权力的法则却不会如此简单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统人们都以为 , 领导者之所以能指挥下属 , 是因为他们有权威;而领导的权威 , 又建立在等级制度或组织地位的基础之上 。因此 , 只要坐上了领导岗位 , 自然就有了权威 。但事实上 , 领导地位虽然高高在上 , 可下属是否认可他的权威、是否接受他指挥 , 并不是水到渠成之事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 管理者要想让下属听从己命 , 就必须在组织内建立威信;而威信又是管理者在学识、人品、能力等等多方面表现出高人一等的优势后 , 才能建立起来 。
早在晋悼公时 , 士匄就长期担任中军佐 , 无论经验、能力、人脉等等都建立起了足够的威信;所以 , 他敢于不顾晋平公而拘捕太傅叔向 。赵武虽然也是在晋悼公时担任卿士 , 可由于家族政治基础薄弱 , 不得不倚赖于公室 , 所以他才会对太傅叔向尊敬有加 。韩起虽然家族基础雄厚 , 可他资历相对较浅;再加上叔向从政多年 , 贤名在外、威信极高 , 迫使韩起在处理政务时不得不仰仗于叔向 。正因不同卿士在威信上的相对差异 , 所以虽然叔向身份未变 , 可他在三位正卿之下的地位却千差万别 。
【叔向|三代卿士下,同一人地位千差万别,源于不同卿士威信存在相对差异】这就是权力的微妙之处:虽然威信并不代表权力 , 可很多情况下权力不得不屈从于威信 。叔向跌宕起伏的一生 , 就足以证明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