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这几项近年来的人口发展改变了婚姻制度的基础 。 有些变动是不可逆的 , 比方说 , 许多研究者都预测出生率会持续下降 , 预期寿命也将继续增加 。 而性别失衡等现象可能只是暂时性的 , 也许会随着移民融入社会或中国二胎政策等政府措施而缓解 。 不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 , 拆解了过去建立家庭的基础条件 。
本文插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乡下随处可见的关于生育方面的大标语
▌ 女性的社会角色改变20世纪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 , 是另一个促使单身比例提高的重大原因 。 尤其是在西方性别较为平等的社会中 , 女性婚育的压力较低 , 同时拥有更多机会追求职业与学术成就 。 过去女性对于是否结婚没有太多选择 , 因为她们在财务方面必须依赖男性 。 过去女性若无法自给自足或独自抚养小孩 , 就必须留在家庭中 , 借此确保经济来源 。 不过 , 如今性别趋于平等 , 尤其是在西方的劳动市场中 , 有越来越多女性能在传统婚姻关系之外蓬勃发展 , 因此迈入交往或婚姻关系的人数下降 , 有时甚至将事业置于家庭之前 。
结婚率降低的另一个类似原因 , 是女性的受教育的水平 。 研究发现 , 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 , 第一次结婚的年纪就越大 。 研究也显示 , 职位空缺增加与女性延后或避免生育具有相关性 。 这些趋势背后所显现的观念是 , 就读大学或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女性还没准备好面对婚育 。
此外 , 社会对于单身女性的看法变得不那么严苛 。 声援单身女性的社会团体及活动纷纷出现 , 对抗“老处女”的污名 , 让单身女子不必感觉自己像局外人 。 因此 , 虽然单身女性仍会受到负面的社会批判 , 但这种新论述鼓舞更多女性不必因为单身而羞愧 。 有些社会较为传统 , 当地法律严重歧视女性并禁止她们与丈夫离婚 , 但即便在这些社会中 , 女性主义发展也影响了家庭结构及交往或婚姻关系 。 举例来说 , 阿拉伯女子赋权的程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2010年至2012年的“阿拉伯之春”期间及之后 , 参加这场社会运动的女性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 虽然部分阿拉伯世界目前正在经历反抗过程 , 年青一代变得更为保守 , 不过女性地位仍逐步提高 , 对于结婚的时机及对象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这导致生育率陡降 , 平均初婚年龄稳定上升 。 即便是有意结婚的女性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伴侣 , 女性地位及独立程度的提升对某些男性来说并不是好事 , 这些男性可能偏好抱持传统价值观的女子 。 不可否认 , 这些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 不过在许多社会仍然是普遍现象 , 且对婚姻模式有负面的影响 。
此外 , 医学及科技的进展也会影响女性交往、结婚、建立家庭的决定 。 随着当今不孕症治疗的进展及普及 , 女性不再觉得有必要为了把握生育年龄而早早进入婚姻、生儿育女 。 部分国家的政府甚至补助单身女性接受不孕治疗 , 为生育下一代提供更多选择 。 因此 , 女性即便有意生小孩 , 也能推迟进入婚姻的时间 。 观察辅助生殖科技的保险承保发现 , 不孕症治疗的普及与初婚年龄上升之间具有相关性 。 此现象在保险承保范围较为全面的富裕人口中更为明显 。
本文插图
女性的地位提升很大程度来自艰难的女权运动
▌ 在离婚兴盛的年代回避风险这个因素较少被考虑到 , 不过同样重要 , 那就是回避离婚的风险 , 因为离婚的经历可能带来严重的情绪、心理、财务创伤 。 离婚率陡升的同时 , 越来越多人也干脆不结婚 。 在个人主义的社会中 , 个人的幸福安康是最重要的事 , 人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计算各种人生大事的利与弊 。 计算之后就会发现 , 离婚会危及个人的幸福 , 而婚姻带来的好处不足以弥补 。
理查德·卢卡斯及其团队的研究前后长达15年 , 这份获得奖项肯定且具开创性的纵向研究发现 , 婚姻能暂时提升快乐感 , 不过结婚两年之后 , 快乐感通常又会降回婚前的基准 。 惊人的是 ,这样的发现也有生物学的依据 , 与幸福感相关的脑部化学物质苯乙胺会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相应的波动 。 研究人员主张 , 快乐感的降低(以及性生活频率的下降)可能有两个原因:神经元开始适应苯乙胺的作用 , 或是苯乙胺的浓度随时间逐渐下降 。 就算某些研究显示婚姻会使快乐感长期小幅提升 , 研究者也承认 , 这可能是选择效应所造成 。 也就是说 , 这是因为比较快乐的人结婚概率较高 , 而不是因为婚姻能让长期坏脾气的人变得开心 。
稿源:(南叔)
【】网址:/a/2021/0618/061Q141KH021.html
标题:单身时代: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憧憬婚姻?(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