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文插图
开放式关系越来越成为年轻一代的选择
▌经济因素山田昌弘在其1999年出版的著作《单身寄生时代》(The Age of Parasite Singles)中打破禁忌 , 使日本大众注意到有越来越多30多岁的单身人士仍与父母同住 。 山田先生发明了“单身寄生族”这个词汇 , 用来形容这些30多岁仍与父母同住的日本年轻人 , 他们不仅因此省下房租 , 还逃避分担家务的责任 。 1995年 , 约有1000万年轻日本男女符合单身寄生族的定义 。 虽然日本人口逐渐萎缩 , 但这个数据至今已增长三成 , 累计1300万人 , 约占总人口的10% 。 根据最近一份调查 , 在日本的单身人士中 , 男性约有60% , 女性约有 80% 属于单身寄生族 。
日本年轻单身人士绝对不是唯一维持这种生活形态的族群 。 在英语国家中 , “地下室寄居者”(basement dweller)这个词也有同样的含义;意大利称这种族群为“成年巨婴”(bamboccioni) 。 虽然这些称呼带有不以为然的贬低意味 , 不认同年轻单身人士及其家人的自主选择 , 但的确透露出单身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 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 , 这些单身人士中有不少人的收入是可自由支配的 ,因此他们才能维持这种惬意、经济稳定的生活方式 。 假如搬出父母家或结婚 , 就得放弃这种随性的富裕生活 。
经济因素对于单身有各种不同的影响 , 不论经济状况是困顿、稳定还是富有 , 这三种情况都提供了人们维持单身的充分理由 。
经济困顿与近来的经济危机改变了单身人士交往或结婚的方式 。 许多单身人士推迟婚姻 , 担心收入不足以养家 。 经济弱势者即便肯定婚姻价值 , 也不太相信自己有能力维持财务稳定 , 进而维系婚姻 。 许多社会视财务稳定为结婚的先决条件 , 因此假如社会出现经济危机或缺乏就业机会 , 年轻人保持单身的时间会延长 。 如果同样的时间与资源拿来追求财务稳定 , 就较难用以维持稳定的交往关系 。
本文插图
《单身寄生时代》
[日]山田昌弘著 , 李尚霖译
新新闻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版
2008年经济危机后 , 西班牙及意大利等部分欧洲国家的年轻人受到经济衰颓及房价上涨两方面的冲击 。 在欧洲 , 住房成本会占掉一大半的可支配收入 , 所以许多年轻人干脆延后结婚 , 把交往约会的时间用来赚钱 。 在今天的巴塞罗那或米兰 , 经常能见到成年单身人士在派对狂欢过后在车上做爱 。 之所以选择在车中单纯是因为他们没别的地方好去 。 天亮后 , 他们各自回家 , 也就是自己爸妈的家 。
即便政府减轻了年轻人的经济不安感 , 单身人士也不急着进入婚姻——因为与另一半共同生活的经济动机减少了 。 举例来说 ,高福利国家瑞典提供在高中毕业后搬进自己公寓、独立生活的经济条件 。 瑞典年轻人把握了这项福利 , 把它当成维持单身的动力 ,也难怪斯德哥尔摩独居户比例达60% , 高居世界之冠 。
经济发展也有促进单身的效果 , 印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虽然印度普遍仍十分传统 , 但是该国的经济发展使许多年轻人获得经济独立 , 新的家庭形态也因此越来越普遍 。 印度年轻人购买力提高 , 拥有独自生活的条件 , 这在过去是很罕见的情况 。 许多印度单身人士离家搬到就业机会多的大城市生活 。
此外 , 独自生活不仅成为可能的选项 , 社会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 由于媒体及影视传播 , 现代印度对于西方价值观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 经济发展、独自生活的普遍与个人主义的出现同时发生 , 这都与延后交往及婚姻关系有所关联 , 下一个段落将对此做进一步讨论 。
不论是要开源节流 , 还是提高消费 , 年轻单身人士都把婚姻看成“不划算”的奢侈品 。 然而经济因素不只限于表面的收入 / 支出计算 , 下一段我们将探讨更深层的价值观、文化 , 以及它们对单身兴起的影响 。
日本年轻人借由与父母同住、维持单身状态 , 来让可支配收入最大化 。 不过 , 单身寄生族这个词具有贬义 , 并未充分呈现年轻人的偏好选择 。 当今日本的年轻单身人士喜欢改变 , 也重新排列了人生的优先次序 。 他们更乐于与朋友外出、追求事业、培养时尚鉴赏力 , 然后才考虑进入一段稳定关系 。
调查显示这样的选择不光是出于经济考虑 , 价值观的改变也是一大因素 。 16岁至24岁的年轻人中 , 有45%的女性及25%的男性表示自己对于性关系没有兴趣 , 甚至带有鄙视或不置可否 。 此外 , 近半数受访者表示调查的前一个月未曾有性行为 。 因此今日的日本是价值观变迁的显著例子:渐离传统与宗教 , 步向市场导向、追求事业、消费主义的文化 。
稿源:(南叔)
【】网址:/a/2021/0618/061Q141KH021.html
标题:单身时代:为什么年轻人不再憧憬婚姻?(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