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脉把得准,方开得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圆桌会侧记

生物医药|“脉把得准,方开得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圆桌会侧记
文章插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王亮 烟台报道
不愧是医药行业的会议,出言皆是圈内行话——
“脉把得准,方开得好!”
说这话的是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王新陆。7月28日下午,他风尘仆仆从济南赶到烟台,参加在这里召开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圆桌会。与他一起到会的,还有几十位重量级的医药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和国家部委、省厅局领导。
圆桌会形式别开生面。这是将于29日举行的“2021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开幕前的前奏曲、开胃菜。与会嘉宾带着真知灼见,带着满腔热忱,带着肺腑之言,为烟台的医药产业振兴而来,站台、鼓劲,更是为把脉开方、建言献策而来。
“专家的每一点意见建议,我们都将认真学习、研究。”烟台副市长牟树青的主持开场白真诚、有力。
烟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代令向嘉宾们推介城市、推介产业,“烟台位于北纬37°这个神奇的纬度线上,依山傍海、气候温和、产业发达、交通便利,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说,目前烟台正在全面构建“1+233”工作体系,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烟台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在构建“1+233”工作体系中担当着重要使命。烟台市规划构建“1+3+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实行“一链长、一园区、一链办、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工作机制,加强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
“我听说过河长制、湖长制,第一次听说链长制,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别的链长?”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问。
张代令答道,“本届烟台市委市政府确定,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着力打造四条产业链,其中我和牟市长担任三个链长,而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由我们的市长亲自担任。”
“这正体现了烟台市的战略方向和重视程度。”裴钢接着说,目前全国到处都在大力发展医药行业,就比如我以前所在的上海,已经把生物医药放在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的位置上,其他很多城市也在竭尽全力各显其能发展医药产业,链长制是我们烟台的一个创新之举。
生物医药|“脉把得准,方开得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圆桌会侧记
文章插图

裴钢建议说,做强产业链,得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关键是做好人才文章,引进很重要,我们的烟台大学、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等高校使命重大。另外,要抓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避免与其他地区的同质化。
裴钢发言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鲁商集团首席科学家凌沛学,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孔繁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李佳,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凤翔,山东大学原副校长娄红祥,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神州细胞董事长、总经理谢良志,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药物所原所长蒋华良等先后发言。
烟台市优良的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烟台医药行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崛起了绿叶、荣昌、石药百克、东诚药业等一大批优秀企业,赢得行内瞩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孔繁圃说,链长制和“1+3+X”布局让人眼前一亮,烟台市的医药产业规划很宏大、很科学,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强有力。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和荣昌生物的房建民博士都是海归创业人士。丁列明说,房博士在烟台如鱼得水的发展,荣昌和迈百瑞的快速崛起,证明了烟台是个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好地方。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烟台、爱上烟台。
他的话得到了另一位企业人士谢良志的赞同。“烟台有什么魔力?值得我们走近她,了解她。”
有赞美,更多的是建言。发言嘉宾们重点围绕人才竞争、项目引进、科研投入、成果转化、园区建设、研发平台建设、高校学科建设等方面,给烟台市建言献策。
有赞美,更有忠言。“我们要看到烟台医药产业现在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找出洼点、堵点、痛点,避免人有我无、我有人优。”一位嘉宾直抒胸臆。孔繁圃对比了一组最新的医药企业、药品申报和国家审批数据,直陈烟台差距。娄红祥则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医药相关的有7个,山东一个没有,国家级与制药相关的工程技术中心我们也没有,“这就是洼点!”
圆桌座谈在坦诚气氛中热烈进行。说者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者虚怀若谷,认真记录,照单全收。现场互动热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