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的同时 , 我们不得不反问历史 , 这种磨砺的代价是否太大了?当然 , 这部历史更多地留给我的是对人生的思索 。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 , 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 。”这是作者的感叹 , 也是对读者的启示 。人的一生也是一段历史 。
人生之路是弯弯曲曲;回头看一眼留下的足迹 , 自豪的同时难免感到一丝惆怅 。因为无论你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功 , 却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作者在山水之间跋涉是为了录求历史的足迹 , 文化的灵魂;我们在生活中跋涉则是为了录求人生的真谛 。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 要20篇
文章插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 ,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太平洋的话 , 那么余秋雨就是一个航海家 , 而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随者 。一路上 , 余秋雨引领着我去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 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 深思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
第一站 , 我们来到了道士塔 。青砖黄泥 , 这再普通不过;细细探探 , 才知道它大有玄机 , 可是这也是一种耻辱 。道士塔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 , 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永久性学问的洞穴后 , 这儿再也不普通 。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宠的“妃” , 王道士的古文物 , 不 , 是正用在阿谀逢迎的官场的中国的古文物 , 它们的清白也渐渐被抹黑 , 更糟的是:外国友人的不客气 , 王道士的傻笑 , 中国古文物就此一车一车地安全运出国境 , 王道士与外国友人的寒暄 , 唉!伤心欲绝!经历如此难堪的旅途 , 思的多了 , 得的也多了 。
再乘船去那个三峡吧 , 离开道士塔 , 去找李白和刘备罢了 。也许三峡之流正是为了这两股主流而日夜不息地争流着 。放眼现在 , 三峡大坝工程的逐步完工 , 中国人逐渐满足了自己对能源的需求 , 这无不是三峡的功劳 。
无论怎样 , 三峡蕴藏着无限的能源和智慧 。苦旅 , 也不算太苦 , 只是思想上受点儿跌宕而已 。对文化的追思和探索是无休止的 , 那是因为人生也是个无休止的边界 。
就正如智者说“不在乎你拥有多少钱 , 就在乎你花了多少钱 。”同样不在乎你有多聪明的头脑 , 就在乎了有多少有内涵的思想 , 好的思想多了 , 人就富了 。不管是春温秋肃 , 还是大喜大悲 , 最后都是要闭上眼睛 , 回归于历史的冷漠 , 理性的严峻罢了 。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
文章插图
初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总是感叹于他那伸张有力的笔法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哲语 。是 什么使得作者笔下的文章能够吞吐千年 , 博通古今而显得游刃有余?是一种阅历 , 一种修养 。
对于读者来说 , 欣赏余秋雨的 美文在很大程度上留给读者本身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文化省思的自由空间 。这书里写的 , 不仅有历史上的匆匆过客 , 还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不仅有空守着古老文化 遗产的范钦的后代们 , 还有淳朴善良但又愚昧无知地剥夺美的人;不仅有莫高窟的玄秘与圣洁 , 还有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不仅有江南的秀美与娇艳 , 还有庙宇的悠远与深沉 。这些深刻地刻画 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的侧面 , 令人为之汗颜 。余秋雨是怀着侠士般的情怀和心胸去旅行 , 孤独地在敦煌、阳关、柳祠、三峡、西湖、天一 阁……在江边、在大漠、在高山上行走 , 在历史的脉博上行走 , 在责任与道德的正中心行走 。
带 我们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 , 又不忘将中国的历史文化揉入其中 , 呈现给我们的除了令人 痴迷的风景 , 令人好奇的人文现象 , 还使读者对文化产生某种反思 , 在此同时读者的精神也得到 了洗礼 。大概 , 每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 都需要一些历史事件才能得以丰富 , 才能成为真正意义 上的古迹 , 陈年的石头和木块也才能深深的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而文人的作用 , 也就 是把古迹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与人类精神感悟出来 。
- 科学童话故事
- 小学音乐《小乌鸦爱妈妈》说课稿
- 韩偓《草书屏风》原文译文鉴赏
- 第八版柴逸峰主编 《分析化学》的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是什么?
- 《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主要内容
- 《珍珠鸟》课件
- 电工试题
- 七年级上册语文《生命,生命》ppt课件
- 四年级美术下册《藏书票》教案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