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是由费孝通根据他讲授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整理而成 。这本书和平时接触到的社会调查报告有很大的不同 。这并非对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一些概念 。虽然说是概念,是概述,从他的论述来看,费先生是从具体的乡村生活细节出发,是在具体的事物里核实,而非简单的概括 。
有些人说得好:“这本书虽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以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懂的语言,再加上乡土味浓重的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读后却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 。”恐怕已经很难有哪本书能够像《乡土中国》一样,将中国底层的乡土社会进行如此细致而又深刻却又通俗易懂的描绘与分析了 。虽然此书写于几十年前(1947年出版),但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乡土中国》中所描绘的现象依然能在我们心中找到共鸣 。
在这本书中,费孝通对于底层的乡土社会进行了多个层次的描述,相信所有中国人在读完此书之后都会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感,而后微微一笑 。费老虽然一再强调,这本书只是适用于对于底层的乡土社会的描述,可是,城市人不都是由农村人发展过来的吗?如果他们的上一代不是农民,那么他们的上上一代也一定与农村与土地有过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在城市人西装革履之下隐藏的乡土气息,如“熟人社会”,“长幼有序”等,中国,依然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痕迹的中国 。
城市的强大与繁荣离不开农民,所为之做出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牺牲,虽然这种牺牲并非出于自愿 。在这么一个注重三农问题的时代,阅读《乡土中国》一书,的确能给我们带来很深是思考 。接下来是我对此书的一些思考与分析 。
乡土中国读后感思路:首先要描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从中找到关键点结合中国特色深入剖析,谈谈自己的观点,最后阐述这本书对现实产生的意义 。
正文:
《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来源于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中的内容 。这本薄书显然谈不上是鸿篇巨作,只针对一个主题分了十几个篇章阐述观点 。
感觉当时30多岁的费孝通无论在思路观点,还是研究学问本身,已经相当成熟 。这本书直到现在来看,依然感觉很有道理 。
费孝通在序言里讲到,乡土中国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全书整体来看,乡土中国不只是说中国乡土或者中国农村,《乡土中国》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结构、国民性格,以及这种结构和性格成因的分析 。
熟的关系是不能谈钱的,所以走很远也要去集市这么个环境下去交易,或者让外来人当商业媒介 。没有血缘(换成其他“缘”也类似)关系,外来人很难融入乡土环境 。
乡土的人际关系形态上孤立隔膜,本质上却一点不孤独,相比之下城市的人际关系,形态上倒是很紧密,本质上却是异常孤独的 。法律、道德约束人,在中国最能约束人的非“礼教”莫属,能量要强大百倍 。
倒是有一点,原来男女不讲爱,不讲私情,讲的是三纲五常,忠孝义悌,君臣父子的纪律,追求的是有利于家庭团结的效率,好打造事业共同体,夫妻间关系淡漠是常规 。如今受西方观点影响较多,开化不少,男男女女的,好关系既是伙伴,也讲情爱,一年中情人节也得一中一洋两个 。
.还有一点,原来的家族概念淡了,大型家族也越来越少,有些形式上还有,但长老的乏力,只是年龄大但发挥不出族长的权威功能 。但那些还能保持家族规格的,家族及其家族成员的事业就能绵延与成就 。随了西方观点的夫妻小家庭成了当前社会的主角,尤其在城市中 。
书是分节点分析,便于理解便于阅读,十四个节点合起来,又是个完整的社会脉络 。乡土中国换个说法其实就是传统中国,是我们今天这个中国的逻辑前提 。中国的社会脉络,长久以来都是如此的,感觉长久以后大概也还会是这样的 。
当然,伴随环境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显然感到乡土中国的变化,可是,有更多根深蒂固的东西烙在文化中,不易改变 。乡土中国只是四季的转化,而不是时代的变更 。
所以本书的参考意义应该会是极其长久的 。读此书,再联系生活的实际,便能理解许多世道、许多相处的章法 。几千来来,文化未曾断过,也还将绵延下去 。大家都是不能置身事外,而得感同身受的观世、处世 。
- 对子女抚养费有哪些规定
- 灶下书怎么样
- 造价工程师考试哪科最难
- 为啥《史记》里感觉李广比卫青霍去病厉害,实际“战绩”却不如那二位
- 新婚姻法离婚条件的规定
- 麻衣神算子算八字,《麻衣神算子》满分5分,你给几分?
- 造价师都考哪几门
- 造价员都考什么内容
- 曾经单曲循环的歌
-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