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5篇(四)
这本书阅读的时间跨度特别长 , 差不多俩月了 , 原因有二 , 书本身就是大部头 , 经典名作 , 不易读 , 其二 , 这段时间迷上美剧 , 阅读懈怠很多 。
这本长长的战争与和平大名不知道是小学还是初中就听到了 , 反正真正的阅读是听到这本书的十多年以后 , 书中的内容说来也不复杂 , 复杂的是俄国作品中类似欧洲的人名地名让人头疼 。很多时候除了关注书的内容本身 , 还要花心思去记和分辨这些人名 。
这本书虽然不是历史书 , (作者好像也不认为它是小说 , 但是我们归类还是会把他归为小说 。)但是我阅读完感受最深的二点确实关于历史的 , 其一就是之前了解到的拿破仑进攻俄国失败因为资源短缺 , 这本书让我看到的正好相反 , 法国占有各种优势 , 一度让俄国首都迫使莫斯科的大部分人撤离莫斯科 。其次 , 就是关于拿破仑的形象 , 通过作者的一些观点描述 , 让我了解到 , 拿破仑或者其他一切容易让人膜拜的形象 , 更多的可能是不断去强化其光辉形象的结果 。我们了解的真实 , 未必是真实 。(当然这两点是基于本书给我的认识 。)
很难想象 , 书的收尾阶段 , 作者对于科学的开放态度 , 让我敬畏 。原来 , 我们上学书中所给我们的托尔斯泰或者其他的人物形象 , 过于单一化 。可能有些作家或者人物 , 比我们所了解到的更让人敬佩 , 当你更多的去认识他的时候 。而托尔斯泰便是其中一位 。
小结:书很长 , 很耐读 。读这种书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 , 读完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5篇(五)
今天 , 研读了半年之久的《战争与和平》真的要划下一个小小的句号了 , 心里颇有依依不舍之情 , 伟大的著作总有这样的特点 , 那就是当你要离别它的时候 , 仿佛离别了亲近的人 , 而当你展卷重读的时候 , 又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 当年读这部书时的心态与情味 , 又一一展现开来 。伟大著作以开启一个鲜活的精神世界的方式 , 引领着人的灵魂成长 , 《战争与和平》正是这样的著作 。
在这部巨著的最后一部分《尾声》中 , 托尔斯泰给了我另一个震撼 。尽管这一部分是文学评论家认为写的冗长乏味的部分 , 然而我却觉得它写的精彩极了 。《战争与和平》犹如一条巨龙 , 而尾声恰如点睛 , 托尔斯泰离开了具体历史的陈述 , 也离开了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和情节 , 上升到了一个特别的高度——论述自由意志 , 而且论述得精妙、深刻、透辟 。除了这样的结尾能承托起这阙宏大的史诗 , 我想象不出另一种结尾能如此完美 。
在这个长长的结尾部分 , 托尔斯泰首先探讨了历史事件的“原因” , 他认为 , 表面上看来是“权力”在起作用 , 而实质上 , 权力必须作用于“合力”形成的那个方向上 , 否则就如同向虚空中击掌 , 又如抽刀断水 , 得不到任何回应与实效 。拿破仑远征俄国 , 表面上看仿佛是拿破仑在下命令 , 而实际上拿破仑有过诸多军事计划和命令方案 , 但远征俄国是真的变为了现实 , 不能不说是由于它符合了历史的某种必然规律 。于是 , 从此出发 , 托翁以浓墨重彩探讨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 。
托尔斯泰大致认为 , 在理性看来 , 自由意志是个幻觉 , 是一种“一瞬间无法确定的生命感觉” , 然而在形上学(灵性)看来 , 自由意志则是生命的全部 ,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精髓之处 。我们不能想象完全的自由 , 一个人无论如何想象不受外界的影响 , 我们永远不可能获得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自由概念 , 在空间上的运动 , 遵循必然规律 , 在时间上的思考与判断 , 也受到一系列的制约 。然而最关键的是:我们无法想象我们的行动没有原因 , “理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假设和找到原因 , 因为没有原因我们就无法想象任何行动 。我举手 , 没有任何原因 , 但我要做一个没有原因的动作 , 这就是我行为的原因 。”多么精彩的论证啊!如果托尔斯泰沉溺于具体的科学知识(例如力学或生理学)的论述来反驳自由意志 , 那么他的论证可以被科学的发展所推翻 , 至少是牵连缠绕有不决断处 , 但是 , 他却顿挫一下 , 转入更高层次的概括 , 如太极之勾手引带 , 拨转自如 , 结论却难以撼动 , 实在可以媲美职业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