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 , 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 , 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 。从根本上讲 , 托尔斯泰所关心的 , 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 。《战争与和平》里面 , 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 , 探讨的最终结果 , 他没有告诉我们 , 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 。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 , 并找出答案来 。然而 , 人的思想是不同的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 所以 , 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 , 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 , 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 。一直以来 , 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 , 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 。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 , 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 , 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 。娜塔莎很可爱 , 不过略显轻浮了些 , 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 。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 , 成熟多了 , 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 。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 , 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 , 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 , 所以常常后悔 。安德烈的死很可惜 , 但除此以外 , 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 , 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 , 值得我们咀嚼回味 , 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 。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 , 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 , 就向他打招呼 。他们简单聊了几句 , 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 , 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 , 不!再见 , 再见了 。”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 。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 , 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 , 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 , 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 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 。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 , 不!再见 , 再见了 。”更加可贵 。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 , 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 , 战争逐渐临近 , 明天风雨不定 , 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2对于《战争与和平》我设想这样一个结局;娜塔莎因为与阿纳托利私奔弄得身败名裂 , 罗斯托夫家面临破产 , 玛丽娅与尼古拉结合可财产却给了她的侄子 , 小尼古拉公爵 。最后玛丽娅因患重病 , 在丈夫的怀抱里安详的去世了 。皮埃尔将自己的钱财施给农民 , 将土地归于农民 , 与海伦离婚 , 最后 , 跟娜塔莎 , 与她结合 。在上层社会看来 , 这是一对堕落人的结合 , 事实上却是两位天使的结合 。索尼娅因怕再给这家庭添麻烦 , 便离去了 , 在某一庄园做家庭教师 。安德烈公爵去世了 , 他所留下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 。
妈妈说这个结局悲惨 , 对我说;你为什么都希望他们不好呢?我认为妈妈这次错了 。在我看来这是十分美好的结局 。娜塔莎与皮埃尔 , 他们将会幸福(虽然以后说不准 , 说不定他们抵抗不了社会的偏见) 。玛丽娅虽然去世 , 但她已经得到家庭的温暖 , 在丈夫的怀抱中去世 , 她将十分幸福 , 她可以不再去经受全家的贫困和饥寒 。索尼娅的结局完全是依照我的意愿 。我同情她 , 她身无分文又无父母兄弟 。
母亲同情娜塔莎 , 玛丽娅 , 可我觉得索尼娅更可怜 , 从来没得到片刻的温暖 , 其余两位有财产 , 有地位 , 可她什么也没有 。索尼娅是那么高尚 , 那么温顺(我最恨这一点) , 我希望她能独立 , 可我明知道她不可能离开罗斯托夫家的 。对于尼古拉 , 姥姥说他是个本本分分 , 忠于职守的青年 , 妈妈说他有责任心 , 我也同样这么想 , 可是我觉得他缺乏勇气和胆量 。他与娜塔莎都是蜜水里长大的 , 我对他们有财产与地位的人是十分怨恨的 , 正如妈妈所说的 , 我拿钱财来衡量一个人 , 我是有点 , 这我承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