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丘二子夙慧文言文的翻译

有位客人到太丘长陈寔家过夜,陈寔就叫儿子元方和季方做饭待客,客人和陈寔在一起交谈甚欢,元方兄弟两人把火加入灶里就都放下煮饭的事情去偷听谈话了 。于是让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 。陈寔问他们:“饭为什么没冒出蒸气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说:“我们两人一起去偷听了您和客人的谈话,蒸饭时忘了放上箅子,现在饭煮成了粥 。”
陈寔问:“你们可还记住一些所听的话吗?”兄弟两人回答说:“好像还记得 。”于是兄弟俩一起述说,互相穿插补正,完整的说出了谈话内容 。陈寔说:“既然这样,只吃稀饭也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乾饭呢!”
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记叙了元方,季方为了偷听两个大人的谈话而没把饭煮好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
文言文 《世说新语 夙慧》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译文: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 。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 。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 。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 。”元帝感到很诧异 。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 。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
文言文续世说夙慧翻译1. 文言文 《世说新语 夙慧》蒸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
客与太丘论议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
炊忘著萆,饭落釜中 。太丘问:" 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
"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记之 。"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 。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
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 。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 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
" 太丘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弟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 。"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
太丘说:" 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二 何氏之庐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
人问其故,答曰:" 何氏之庐也 。" 魏武知之,即遣还 。
何晏七岁的时候,就聪明伶俐,像个神童,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的妈妈在宫里,魏武帝就想收他作儿子 。何晏就在地上画了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 。
有人问他怎么回事,何晏答道:" 这是我们何家的房子 。" 魏武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马上让他回去了 。
三 目见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 汝意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
"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
乃答曰:" 日近 。"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