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东西越来越不好了 唯品会为什么不火了( 四 )


前几年唯品会也搞过扩品类,但最终还是退回到了特卖上来 。
品类出问题,就会加大营销投放获取流量,然后陷入怪圈,甚至因为缺资金而被资本控制 。
曾盛极一时的鞋类垂直电商乐淘网,就是在陷入怪圈后,面对资本与盈利的压力被迫转型,开始做自主品牌,后期卖不动,最终折戟沉沙 。
乐淘创始人毕胜最后总结说:如果电商无法做到赢利且摆脱资本层面的制约,那么所谓的“垂直电商”就是一个“骗局” 。

唯品会东西越来越不好了 唯品会为什么不火了

文章插图
十多年来,唯品会为什么还活得不错?
在中国电商迅猛发展的那些年,整个互联网行业充满浮躁与激进,烧钱式的价格战、轰炸式的营销、突击式的扩张 。唯品会却以一种“互联网外行”的姿态保持着出奇的淡定,把自己20%的品类这“一亩三分地”进行精耕细作 。
没想到,这成了其十多年屹立不倒的最关键原因 。
那些年唯品会的自我定位非常清晰,沈亚认为,要想在综合电商巨头的挤压之下获得生存,肯定不能跟他们做的一样,而要更加不一样,自身垂直的特点就是建立壁垒的利器 。
他的思路简单而又克制:继续在服装上开拓品牌,服装品类越多,性价比越高,消费者的兴趣就越浓,供应商也更愿意来唯品会,这个增长飞轮就转起来了 。
唯品会东西越来越不好了 唯品会为什么不火了

文章插图
唯品会的良性循环(图源:李洋《唯品会的电商逻辑》)
沈亚是做传统零售出身,非常了解供应链的重要性,供应链做好的关键无非就是三点: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提升供应环节效率和优化用户体验 。
围绕这几点,唯品会重点做了这么几件事,都体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精细化能力 。
一是对供应商进行相当严的资质审查 。
与聚美优品不同,唯品会本身就是以二三线服装品牌为主,跟供应商建立联系不难,关键是保证产品质量,于是就定了非常高的准入门槛,入驻唯品会的品牌商必须是著名/知名品牌的生产商、授权总代理、授权总经销商、分公司、分支等的一个 。
除此之外,还对每个类别的商品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质量标准 。并且不断对供应商的商品进行检验 。
二是组建了一支“买手”团队 。
这是唯品会最大的特色 。一般互联网公司会尽量将大的团队分解成小团队运营 。这种可以灵活拆分组合的小团队有利于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但唯品会占比最大的团队是商务部,商务部里有1000多人,另外有一个由600多人组成的买手团队,现在买手团队人数已突破千人 。
这些买手很多都来自传统销售和时尚领域 。
买手虽然也负责选品、采买,但并不是简单的采购,采购往往只关注价格、质量、物流这些因素,而买手还要兼具策划和运营,站在老板的视角进行选品 。
比如该选哪些材质?这些货品到店该如何陈列设计?牛皮和羊皮质地的包包不同size该定多少的sku?这个价位的货品是否适合准客户人群?
这也决定了买手需要跟很多部门打交道 。
【唯品会东西越来越不好了 唯品会为什么不火了】
唯品会东西越来越不好了 唯品会为什么不火了

文章插图
唯品会买手打交道的部门(图源:李洋《唯品会的电商逻辑》)
服装属于非标准品,个性化程度高,买手可以从库存中挑出时尚感更强的产品,加上了人性的判断,从而让产品更有吸引力 。
三是跟供应商深度绑定 。
主要就是通过服务和利益把供应商深度嵌入唯品会的产业链条里,唯品会在劝说供应商“入伙”时有4条简单的好处:
1、清理库存
2、对品牌进行二次包装和营销,而且免费
3、限时限量的特卖模式
4、账期短,不押款
清理库存是任何特卖平台都能提供的,不足为奇,但其他3条都切中供应商的痛点 。
唯品会做的是代销,但并不是随便把各大品牌放到平台上卖就完事了,而是用自己的拍摄、策划和营销团队对其进行二次包装和宣传,在跟供应商形成深度合作的同时,也宣传了自家品牌和供应商品牌 。
而限时限量特卖是为了避免很多品牌的线下价格体系受到冲击 。
最后一条更是让供应商喜出望外,回款周期影响供应商的资金周转,即便一个品牌的毛利很高,如果把账期多押几个月,就可能跟成本接近,甚至挣不到什么钱了,当时很多综合性电商平台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拖欠账款的现象,比如2012年底,化妆品牌阿芙就因为回款冲突撤出了京东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