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并非起于爱情 妒忌的意思

在词典中,"嫉妒"一词含义如下:"嫉妒 , 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如今,嫉妒泛指忌人之长而产生的一种情绪 。
【妒忌并非起于爱情 妒忌的意思】而在中国古代民间 , 说到"妒",一般想到的都是"妒妇",专指那些围绕丈夫这一人物中心,为争夺婚姻爱情和女性家庭地位,而在女性群体间爆发的"妒" 。比如民间一直流传着"十女九妒""美女入室,恶女之仇""贪色不分奴与主,含酸休怪妻与妾"等与"妒"相关的故事和谚语 。
"妒"文化可谓历史渊源深久 。早在屈原《楚辞·离骚》中记载有"各与心而嫉妬"、"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妬" 。东汉王逸注《楚辞》曰:"害贤为嫉,害色为妬 。"以"妬"特指"色妒" 。在《说文解字》中将其解释为:"妬,妇妬夫也 。"故"从女" 。其将"妒"与女性结合起来,故历来只闻"妒妇",而无"妒夫"之说,并较倾向于将"妒"与"色妒""情妒"相关联 。
中国古代对妒妇形象的描写最开始是出现在史传性的文学作品中,比如,《战国策》、《史记》等 。据《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言:"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见" 。这怕是史有所载的最早的妒妇了 。
此后,无论是史传书籍,还是文学作品中 , 有关妒妇的记载比比皆是 。那妒妇有何行为,又因何产生?

妒忌并非起于爱情 妒忌的意思

文章插图
1. 妒妇,宛如鸩盘茶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妒妇形象的描写可谓是浩如烟海,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不同的妒妇形象呈现 。从这些作品中的妒妇的形象和作为,可将她们大致分为两大类 , 即阻挠丈夫纳妾宿娼和妻妾之间的争宠夺位 。
其一类 , 阻挠丈夫纳妾宿娼 。清代陈元龙编著《妒律》中曾对这一类妒妇形象做了生动的描写和刻画,"年已衰迈犹然脂粉翠铀以固宠幸","使脾年凡长大不令蓄发,恐丈夫有成人之思" , "闻 *** 送夫扇巾等物,辄搜寻裂碎"等 。
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记载,温和隐忍型的则"以功封侯,其妻泣于内 , 恐富贵更娶妻妾";酷烈爆发型的妒妇,轻则谩骂叫嚣,重则让丈夫或情敌等受皮肉之苦,甚至有性命之忧 。
比如 , 唐房孺复妻崔氏因婢女"妆稍佳",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锁梁,灼其两眼角,皮随手焦卷,以朱傅之 。及痴脱,痕如妆焉" 。唐宜城公主因其丈夫的 *** 败露 , 不仅 *** 婢妾,也让自己的丈夫当众遭受奇耻大辱,"截其耳鼻,剥其阴皮,漫附马面上,并截其发,令厅上判事,集僚吏共观之" 。
有时即使是贵为天子,有时候也不得不受到妒妻的管制 。比如,各方面都非常卓越的独孤皇后,面对丈夫隋文帝宠幸她人时,也是暴怒非常 。在皇帝上朝期间,私自将美人杀死,"尉迟迥女孙有美色 , 先在宫中,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 。后伺帝听朝,阴杀之 。"
其二类,妻妾之间的争宠夺位 。上至深宫内苑、豪门世家,下至民间普通百姓人家,无处不有之 。在民间,妻妾之间的棍棒相加、皮肉虐待已算凶残,而深宫内苑、豪门世家则明刀暗剑,性命相搏,各种手段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更是惨烈 。
《战国策·楚策四》中流传着千古的"掩鼻之谗"的故事 。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人,楚王很是喜欢 。夫人郑袖"爱之甚于王" , 因此为自己博得了一个"贤惠识礼"的名声 。在博得美人信任后 , 诱骗美人说"王爱子美矣 。虽然,恶子之鼻 。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 。"而后又告诉楚王,美人之所以见到您掩鼻 , 是因为"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而后楚王大怒,削掉了美人的鼻子 。
在这场妻与妾的斗争中,郑袖从始至终冷静自持,不动声色地除掉了魏美人 。可见郑袖城府之深、心机之重 。而这种情况在历朝历代都非罕见 。
《晋书·后妃上·惠贾皇后传》中言晋惠贾皇后"性酷虐,尝手杀数人 。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 。明宪宗之万贵妃"掖庭御幸有身,饮药伤堕者无数" 。唐武则天不仅扼杀亲生女婴嫁祸王皇后 , 后又下令将失宠被囚的王皇后、肖淑妃各杖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日'令此二妪骨醉' 。"中国历史上最出名也最凶残的妒妇莫过于吕雉了 。吕后在刘邦死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名曰"人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