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0 鹤草芽 槟榔 仙鹤草 白及 血余炭( 三 )
所以对于气滞胀满 , 这些有一点作用但作用不如槟榔那么强 , 作用很缓和的 。 自己可以结合到行气药里面 , 结合槟榔 , 知道有这么一个药 。 也是今后还常常使用的 。 大腹皮和槟榔 , 除了驱虫 , 这个功效基本上是相同的 。 但大腹皮的作用弱一点 。 槟榔是这一章里面的重点药 , 所以我们这个内容适当的多一些 , 也是一个广谱的(驱虫药) 。
雷丸下面雷丸 , 雷丸也是一个多孔菌科的的菌类 , 它和茯苓、猪苓是同一类的 , 茯苓主要是寄生在腐烂了的松树根的上面 , 猪苓是寄生在桦树、枫树、山毛榉这样的很多这一类的多种的杂木上的根上 。
而这个雷丸是寄生在竹类的根上的 , 所以在古书里面常常又把雷丸叫做竹苓 , 竹类的前面的竹叶 , 淡竹叶那个竹 , 苓就是猪苓、茯苓的苓 , 所以它又叫竹苓 。 但它的个头很小 , 一般就是一公分左右 , 或者一到二公分 , 最大的都不会超过两公分 , 那样的菌核体把它作为药材使用 。 寄在竹的根上的 , 所以称为竹苓 。
这个药物也是一个驱虫药 , 对于蛔虫、绦虫 , 还有一些其他的肠道寄生虫 , 可能都有一定的驱虫效果 。 这个药我们在驱虫药当中 , 可以说是一个杀虫药 , 它可以杀灭肠道寄生虫 。 因为它的有效成分雷丸素是一种蛋白酶 , 这一种蛋白酶它可以促进虫体的分解 , 所以往往服用了雷丸 , 达到了驱虫效果比如说驱蛔虫以后 , 虫体不完整 , 往往是一些碎片 。 因为它使它解体了 , 所以真正是杀死了 。 这个是雷丸的驱虫的情况 , 广谱的 , 绦虫、蛔虫都能使用 。
尤其是结合到现代的研究 , 它应该是一个杀虫的药 , 能够导致死亡 。 但是它这个作用不一定优于槟榔 。 需要注意的这个药作为驱虫药 , 不能作汤剂 。 它的雷丸素不耐高热 , 一般60摄氏度以上就已经失掉活性 , 所以一般作为散剂或者丸剂 。
但是这个菌类植物加工成散剂非常的困难 , 比如说我们这个蘑菇 , 那个干了的你要把它研粉 , 那个灵芝 , 菌灵芝 , 那除了它上面那个盖 , 下面长的那个脚那一部分是很难粉碎的 。 雷丸介于这样之间 , 有韧性的 , 所以临床上服用的时候是比较麻烦 。
当然现在有的机械粉碎的能力强了 , 可能好一些 , 能够粉碎 。 但是一般的粉碎的机械可能把它粉碎不了 。 它又不能加热 , 又不能烘烤 , 所以服用的时候是比较麻烦的一个药 。 所以雷丸就作这么一个了解 , 很普遍 , 尤其是它的用法 , 要注意是不能作汤剂的 。
文章插图
中药
鹤虱下面这个鹤虱作为了解的药 。 这个药目前一般都认为它(有)广谱驱虫作用 , 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 。 但是这个药从《新修本草》收载以来 , 准确的讲 , 它应该是一个驱蛔虫的药 。 这个认为是广谱的 , 也是混淆了复方和单味药的作用 。
鹤虱最早是一个外来药 , 来源于波斯 , 当时叫波斯鹤虱 , 来源于西亚 , 伊朗这样的一些或者更往西边的一些地区 。 当时通过北方的丝绸之路这样子在唐代的时候传入中国 。 现在考证 , 当时用的鹤虱就是植物里面的山道年蒿 , 山道年在西药里面是用了很长时间的驱蛔虫的药 。 它就是从山道年蒿当中提取最后化学合成的 。
在唐宋时期用的鹤虱 , 就是山道年蒿 。 而且在《新修本草》里面 , 明确的就是说它治蛔虫的 , 没有提到其他寄生虫 。 后来由于我们国内那种山道年蒿没有 , 就找代用品 , 当时就把这个音译 , 鹤虱实际上是波斯那个音译翻译过来的 。
当时宋代的人就误解 , 把它误解为意译 , 好像是翻译它的那种形状、意思 , 就找植物里面好像那个虱子一样的东西 , 那个果实 , 能够附着在人的衣服上或者动物的皮毛上面的一些 , 后来果真找到了前后两种 , 一种就是天名精 , 菊科的天名精 , 这就现在用的南鹤虱 , 它也是这个果实里面有的能够粘附在动物或者人的裤管上 。 现在研究它对蛔虫有一定的作用 , 其实对绦虫作用不明显 , 就对蛔虫的作用也不强 。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2 茜草 蒲黄 五灵脂 血竭 艾叶 川芎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9 莱菔子 内金 鸡屎藤 使君子 南瓜子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1 大蓟 地榆 槐花 柏叶 茅根 三七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2 细辛 苍耳 辛夷 藁本 薄荷 牛蒡子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6 小茴香 丁香 良姜 花椒 荜茇 橘皮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0 发散风寒药:桂枝 紫苏 生姜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8 薤白 柿蒂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7 枳实 木香 沉香 乌药 香附 佛手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5 温里药: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3 苡仁 车前 滑石 木通 石韦 萆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