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是怎么喝上茶的?“茶税”、“槯茶”对茶文化形成的影响( 三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日本复原的奈良朝茶礼,也就是真正唐朝的饮茶方式。说到底,喝茶是一种政治宋初制度大多沿袭五代旧制,所以在灭亡南唐等江南十国之后便继续实行榷茶法。宋太祖于乾德五年(967AD)在全国范围内禁止茶的私人交易,规定茶农只能将茶卖给官方茶场,并限制江南茶商不得过江。而北方的商人想做茶叶生意就必须先到东京汴梁的“榷货务”购买“交引”,也就是提货单,之后才能前往江南照单卖茶。此种槯茶之法又被称作“交引法”,据《续资冶通鉴长编》载:“宋太祖乾德二年八月辛酉,初令京师、建安、汉阳、蕲口并置场榷茶。自唐武宗,始禁民私卖茶,自十斤至三百斤,定纳钱决杖之法。于是令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八贯加役流。主吏以官茶贸易者,计其直五百钱,流二千里,一贯五百及持杖贩易私茶为官司擒捕者,皆死”。此后,宋朝君臣在榷茶法的框架内又多次进行过改革,但总体上仍旧不脱“利出一孔”套路。而这种不管什么生意,朝廷都要“掺和一下”的制度,其最终结果就是把这个生意毁掉。在当时,除了不计工本的贡茶,如产于福建、艳名播于后世的“龙团凤饼”之外,供普通人消费的茶就一直质量不高。这也就导致了在炎宋开国之后,曾经被陆羽极度鄙视的淹茶之法逐渐成为了主流,并在日后化身为点茶。所谓的淹茶或点茶也就是将碾成末的茶投入碗中,以沸汤冲瀹即可,这种简易“冲泡”法其实就是从煎茶法简化而来,而当时的茶大都比较粗糙,不值得使用复杂的煎茶法,也是一个原因;又因为茶和盐都被朝廷垄断,所以人们为了降低成本,便将盐也从茶汤内剔除,这在无形之中奠定了日后茶道的发展方向——追求茶的真味。
文章插图
注意,唐宋时期茶筅是形如一柄竹篦子。
文章插图
契丹人也普遍嗜好饮茶。
文章插图
这些熟悉的茶器都是入明之后才流行的新传统。在宋真宗、宋仁宗父子在位之际,凡解茶道、好茶事者,大多也是朝中名臣巨公。比如制造出龙凤团茶并将其推波助澜,使之流行于宫中的“前丁后蔡”,也就是丁谓、蔡襄,以及日后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是功名显赫的茶人。而这些人也都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从出身上讲,彼等皆是广泛意义上的“南人”。据宋人笔记《道山清话》记载,宋太祖曾经公开说过”不用南人为相”,据说在相衙正厅之上还有块石碑,上面刻着这位开国之君的御笔宸翰:“南人不得坐吾此堂”!这种公开的歧视在当时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赵官家们从五代十国的动荡走来,见到了太多的血腥与动荡,不可能“自信”,所以反应过于激烈、行事上有些矫枉过正也是人之常情。但也就是这种不自信,让宋初君与臣之间、国与民之间彼此都有了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对话关系。到了仁宗朝,炎宋社稷已经稳坐中原逾一甲子,残唐五代以来的种种祸根隐患也基本被封印。所以此时再坚持对“南人”的提防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而丁谓、蔡襄等人以士人的身份却苦心竭力的研制奢侈品并进贡给宫廷,其目的就为族群发声,向天下昭告:大宋花花山河,繁花似锦,少不了南方的贡献于与付出!宋仁宗不愧是圣君,很默契的帮助了蔡襄等人。据《归田录》记载,当时宫中将龙团凤饼视为珍宝:“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20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自古物以稀为贵,在“金可有而茶不可得”的环境下,来自于南国的茶从此便具有了象征着权力的含义,而南人的身价也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宋仁宗以“龙团凤饼”来响应朝臣的努力,从而消除长久以来的偏见,这一点不仅是巧妙地继承了自古以来理想君王的恕道政治,也可以说开了数百年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茶道政治的先河。
- 过年家里来客人,不学几个拿手硬菜怎么行,教你12道家常硬菜做法
- 油饼怎么做才好吃?记住这3点,外皮酥脆里面软,不用出去买油饼
- 选青椒时怎么区分辣的跟不辣的?学会这3招,轻松挑到我们想买的
- 豆腐这样做很好吃,你平时是怎么吃豆腐的,估计大部分人都没吃对
- 干腐竹怎么泡 干腐竹的恰当冲泡方法
- 红烧肉卤肉怎么做才好吃,不妨试试我的做法,能让你多吃一碗饭
- 馅饼怎么做才好吃?教您这个方法,馅饼皮薄馅多,口感不硬,好吃
- 炒藕片,怎么做才能洁白又脆嫩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小技巧
- 好吃又好做的下饭菜,简单易做,拌饭拌面夹馒头,怎么吃都好吃!
- 酱大骨头的香料怎么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