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三 )


(2)、(3)都是诊断心梗的重要手段,凭啥不能拿来作为理赔依据?——我啥时候说不能拿来作为理赔依据了?林网友,小学语文老师都要爬出来打你了。还记得心梗的赔付条件吗?4个选项,要满足3个。我说的是急性期要全部满足3项有点困难而已。这就好比找男朋友的标准,单单身高180,容易;单单家境好有房子,容易;单单要处男,容易;单单要性格好,容易;但这些条件摆在一起,太难找了。
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特罕见,没听过”——我要无语了,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很少吗?呼吸科医生肯定第一个冲上来打你一顿,你们这帮外行还嫌住院部不够乱?
“曾经使用呼吸机或者其他生命支持系统96小时以上,而不是恢复了自主呼吸”——恢复自主呼吸,意味着这孩子呼吸机撤下来了。毕竟呼吸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用久了反而会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呢。那么问题来了——请问保险顾问大大,他呼吸机撤掉以后,他还有什么“生命支持系统”吗?“生命支持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保险公司定义的,千万别找我问,谢谢。
“同3,麻烦整个过程写清楚”——我觉得够清楚了。这孩子毕竟是短时间的窒息,虽然气切了,但人是很快就清醒过来了,虽然用了呼吸机,但首先达不到“深昏迷”的标准;再者出院的时候手脚有点不灵活,走路有点不稳,但也达不到“脑损伤”的标准,非常清楚。
他唯一指出来有意义的一点:那就是为中风条款中“肢体功能完全丧失”给出了定义。但是认真研读……呵呵,那又怎样,这个标准还是很难达到啊。
综上:林网友对本篇回答的反驳,依然没有驳到根本的点上,本人自己觉得很专业,其实对医学是七窍通了六窍——自以为很牛逼,其实一窍不通。
这个更新,就当是给林网友的答案送点流量吧,看看大家是赞同临床专业的我,还是赞同不懂医学的你。
————————————————————————
(2019.11.11更新)
唉,烦死了。偌大的,居然只有一个人跟我聊统计,而且还是个拿“两周患病率”和“年发病率”跟我比的铁憨憨。
我都要无聊死了。
头一次感觉写论文都比好玩。即便是那儿写出来的东西没什么人看,发表还得自己掏钱,学术氛围也差,但好歹不用听保险佬的话术。
什么“重疾险是心脏外科医生发明的”“赔付规则是医师协会制定的”“重疾险是收入补偿用的,你别搞错”……
呵呵。一模一样的话术,评论区里我听了不下100遍,你们这帮保险佬就别来丢人了。你们不说话,大家还是好朋友。
————————2019.11.25————————————
最近看到网易的哥们,因为得了扩张型心肌病,遭到黑心公司网易裁员的遭遇。
笔者根据这一热点新闻写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
天灵no盖:那位因扩心病被网易裁员的兄弟,重疾险能保护你吗?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哎?如果这位兄弟有了重疾险,他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
虽然他并没有因为重病影响工作,可毕竟,他得的可是绝症啊。你们看。
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于是,我翻开了支付宝里面的某安福重疾险:
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扩心病,重疾险保倒是保,可是他明确要求心功能需要达到NYHA分级4级。
心功能4级是什么意思呢?
体力活动重度受限,休息时也气急,心悸,有重度脏器淤血体征。翻译成人话,就是这个状态下,病人只能躺在床上,别说下床了,哪怕在床上都要胸闷气急。
【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这位哥们显然不符合。50万拿不到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我翻到了它的轻症赔付条款。那么我们看看他能不能拿到轻症的10万:
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emmm……
轻症的要求是,你需要心功能达到NYHA 3级才算符合。
我们看一下心功能3级的定义: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事活动即可引起气急、心悸,有轻度脏器淤血体征。翻译成人话,就是像大多数心内科的住院病人一样,你也就只能医院里走走路,如果出去太久,是要心脏病发作,胸闷气急的。
再回来看看这位兄弟。他很坚强,从来没有因为生病而影响工作,独立上下班不说,还经常为了赶项目熬夜,说是铁人也不为过。
所以,很残念,这哥们连轻症都赔不到。
所以,emmm,各位看官,你们应该知道我为什么如此诟病重疾险了吧。
我最近居然看到有几个伟大的保险从业者,保险公司拒赔了还叫好?
越女说险:论平安福:平安这次干的漂亮!保二爷:平安福坚持「拒赔」,坚持不改保险比时代落后30年,还拿契约精神绑架消费者,这帮保险公司有人性吗?我敢保证,这份“契约”,不是我这种医学专业的消费者,根本看不懂。
■来自的网友回复
首先,我们先追根溯源一下大多数人都认为重疾险很坑的原因。
一在有心媒体的恶意宣传之下,让多数人认为重疾险不靠谱,基本上是买了保险却不赔系列。二是重疾险价格相比较其他险种来说,价格更贵,对理赔的定义也更加严格。三是觉得“钱不值钱”,在通胀影响下,几十年后重疾险的几十万保额已经不值钱了。一一剖析以上观点:
一重疾险不靠谱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或者你身边的亲戚朋友有没有过这样的保险遭遇。
来!对号入座一下:
①买了分红险万能险以为是重疾险②买了长期金险以为是短期理财③不知道要健康告知就买④隐瞒健康告知滥用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以上等等,我敢说!你身边的人肯定也遇到过!
不可否认的是因为保险行业某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导致在销售保险时没有能够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或者为了业绩提成故意向客户销售了不匹配的产品。
这也间接导致了很多消费者在接触保险产品或者保险业务员时的第一反应就是:
你坑我吧!
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当然,这是行业内出现的一部分不负责任的业务员造成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排斥,另外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不够深入。
比如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觉得被忽悠,或者购买的保险产品保障功能小,承诺的收益未达到预期,亦或者想退保时发现保费只能退极小一部分,最终造成“保险都是骗人的”印象。
但是以上情况毕竟只占少数,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是我们自己应该下功夫去提升一点理财与保险知识,这样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需求。
毕竟保险销售跟你说的仅仅只能作为参考,真正做出决定的还是你自己。
因此希望大家购买保险的时候都能认清自己的需求,理性判断。
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重疾险买了不赔在对待保险这件事上,大家显得特别的两极分化:
一种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开启完全“一刀砍”模式的消费者,先入为主认为保险都骗人。
这部分人就是所谓的让保险公司永远开发不了的客户,毕竟他们连一份几百块的普通医疗险都不会入手。
还有一种人则是另一种极端,他们开启了完全“神话”模式。
这部分人看到过身边例子因为重疾险理赔成功甚至是一份重疾险拯救一个家庭的故事,他们就会觉得多份保险多份平安,因此疯狂入手很多保险,不管自身是否合适。其实许多保险从业者自身恰恰就是这种典型案例。
万事无绝对,以上两种态度都太过绝对了。
我倒是认为,我们对待保险的态度应该保持中立,甚至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俯视。
保险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万万不能的。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理性购买,合理运用。
二价格贵在实际生活中,富人把积极买保险当成是另一种投资,相反,大多数普通人反而会觉得保险就是骗人的。
富人虽然可能不缺钱治病,但是花钱买了保险后,生得重病后能够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一笔理赔金,自己的财产没有多少损失。
而普通人一旦得了重病,之前没有买保险,只能拿自己的积蓄治病,甚至可能还会欠一大笔债。
因此,就我而言我觉得经济条件不足的人,是更应该重点关注一下适合保障自己的险种的。
理赔难重疾险作为保额较大的保险,在理赔这件事上自然是慎之又慎。但也并不是说到了苛刻或者故意不理赔的地步,我们还是要往好的方向去看,也有相对容易理赔的例子存在。
三通胀影响下保额不值钱?
这个观点我觉得是很不科学的说法。
既然说到通货膨胀,我们也不得不从理财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事情。
首先拿一款性价比较高的网红重疾险来作为比对,这款保险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带身故责任的优点极其吸引客户。
我们不妨举个这样的例子:
一重疾男子、30岁、50万保额、分30年交(即每年7600元)那么假设该男子到80岁身故后成功拿到50万保额,经过测算,其复利收益大概为2.3%。
这是什么概念呢?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以上这款含身故责任的网红重疾险,如果在保险期间不发生重疾理赔,那么到其80岁身故后可拿到50万保额。
换算起来这就相当于该男子购买了一份年化收益为2.3%的理财产品。
我们退一步来讲,假设天有不测风云,如果不幸于80岁前提前身故,那么该客户拿到的保额也是有增无减。
当然,以上对比相对笼统,我们也只是为了让大家能理解的更加的清楚透彻。但是尽管笼统,我们还是可以得出,那些认为在通胀影响下保额不值钱的观点,实属不科学。
说了那么多,重疾险到底坑不坑,大家自己再掂量一下。
那重疾险到底有没有用?买保险不是消费,而是把钱从你的左口袋挪到右口袋。
买保险也不是为了赚钱,但它是减少意外和疾病损失,转嫁风险的最好方式。
我们上面提到了,保险恰恰是转嫁风险的一种最好方式。
我们这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可控性风险,例如地震、洪水、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等等;也可能会遇到很多可控性风险,就像普通疾病、失业、投资失利等等。不可控性风险作为一种极端风险,我们固然没办法去预防。
但是像以上种种可控性风险,我们是可以尽自己的能力来预防跟转嫁风险的。
一个人无论多有本事,遭遇意外和疾病都是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因此在事业起步,身体健康的时候,利用保险来规避风险是明智的选择,总不能让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赚的钱,因为重大疾病和意外,就一病回到解放前吧,你甘心吗?
明知道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
不知屏幕前的各位朋友看到这里,是否还会盲目跟风的觉得保险以至重疾险只是一味的坑人。
我们不否认开篇提到的大家关于重疾险的种种误会原因,是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事实存在的,但是对于保险行业,我们不能因此一棒子打死。
毕竟存在即合理,保险行业自1980年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后,距今也有40年历史。
几十年来大家对保险的概念从无到有甚至到现在将保险作为一种新的理财理念,保险的发展可谓是一部新的改革开放史。
作为消费者,不要想着在保险公司身上赚钱,保险公司不是慈善组织。
买保险和卖保险之间,应该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关系。保险公司赚钱,投保人获得保障。
因此我们对保险的态度不妨放宽些,既不要过度神话它,也不要盲目的拒绝和否定它。
最后,世上有80%的误会是因为沟通不到位,那保险真的是骗人的吗?
不!
保险没有原罪,骗人的从来都是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鹿学姐”,对家庭保险规划有疑问,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咨询~
■来自的网友回复
可以这么说,重疾对则保障对,重疾错则保障错。而保险一般缴费几十年,一旦选错前期退保损失巨大,所以非常有必要在重疾险上多花费些时间,选择出真正适合自己家庭的产品。
我给大家讲讲重大疾病保险的今世前生,人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从重疾险的产生和发展中,会获得一些选择重疾产品的启发。
重疾险的历史并不算很长,它诞生于 1983 年的南非,提出重疾保险设想的人不是保险公司的人,而是一名外科医生,他的名字叫做马里尤斯巴纳德,他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这位医生不但专业而且非常有情怀。
他用精湛的医术救了很多患者的命,但是令他惋惜的是,很多患者经过治疗完全有机会活的更好,但却因为医术之外的原因失去了活下去的机会,曾经有两位患者的经历让他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