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史记》中的襄阳之战( 二 )


由此观之 , 襄阳自春秋以来就是连接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 几条陆路、水路在此交会 , 使其成为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 , 因而在军事上具有极高的地理价值 。 如司马懿所言:“襄阳水陆之冲 , 御寇要害 , 不可弃也 。 ”庾翼亦曰:“计襄阳 , 荆楚之旧 , 西接益、梁 , 与关、陇咫尺 , 北去洛、河 , 不盈千里 , 土沃田良 , 方城险峻 , 水路流通 , 转运无滞 , 进可以扫荡秦、赵 , 退可以保据上流 。 ”
顾祖禹则列举史实论道:“(襄阳)府跨连荆、豫 , 控扼南北 , 三国以来 , 尝为天下重地 。 曹操赤壁之败 , 既失江陵 , 而襄阳置戍屹为藩捍 。 关壮缪在荆州 , 尝力争之 , 攻没于禁等七军 , 兵势甚盛 。 徐晃赴救 , 襄阳不下 , 曹操劳晃曰:‘全襄阳 , 子之力也 。 ’盖襄阳失则沔、汉以北危 。 当操之失南郡而归也 , 周瑜说权曰:‘据襄阳以蹙操 , 北方可图 。 ’及壮缪围襄、樊 , 操惮其锋 , 议迁都以避之矣 。 吴人惧蜀之逼 , 遽起而议其后 , 魏终得以固襄阳 , 而吴之势遂屈于魏 。 自后诸葛瑾、陆逊之师屡向襄阳 , 而终无尺寸之利 , 盖势有所不得逞也 。 ”
易守难攻的地形、水文条件
襄阳之所以受到兵家重视的另一原因 , 则是它周围的地形、水文条件有利于军事上的防御 。 襄阳城北临汉水 , 与樊城隔江相对 , 川流湍急 , 难以泅渡 。 蔡谟曾云:“自沔以西 , 水急岸高 , 鱼贯溯流 , 首尾百里 。 ”顾祖禹称其“盖谓襄阳以西” 。 按汉水在春秋时曾为楚国之北疆 , 并作为它的天然水利工事 。 后代割据江南者 , 亦需要把外围防线推广至淮河、汉水一带 , 才能确保其统治的安全 。 《读史方舆纪要》卷75《湖广一》对此论述甚详:
《诗》:“滔滔江汉 , 南国之纪 。 ”《左传》:“楚汉水以为池 。 ”又曰:“江、汉、睢、漳 , 楚之望也 。 ”《史记·楚世家》昭王曰:“先王受封 , 望不过江、汉 。 ”夫楚之初 , 汉非楚境也 , 故屈完对齐桓云:“昭王之不复 , 君其问诸水滨 。 ”自楚武伐随 , 军于汉、淮之间 , 自是汉上之地渐规取之矣 。 吴之伐楚也 , 与楚夹汉 , 而楚之祸亟焉 。 林氏曰:“楚之失 , 始于亡州来、符离;其再失也 , 由于亡汉 。 ”晋蔡谟谓:“沔水之险 , 不及大江 。 ”不知荆楚之有汉 , 犹江左之有淮 , 唇齿之势也 。 汉亡江亦未可保矣 。 孙氏曰:“国于东南者 , 保江、淮不可不知保汉 , 以东南而问中原者 , 用江、淮不可不知用汉 , 地势得也 。 ”
【爱历史】《史记》中的襄阳之战
文章图片
电视剧《神雕侠侣》(1995)剧照 。
徐益棠曾说“襄阳群山四绕 , 一水纵贯” 。 鄂西北地区多为低山丘陵 , 襄阳城面向汉水 , 背依岘山 , 周围东有桐柏山 , 东南有大洪山 , 西北为武当山余脉 , 西南则为险峻的荆山山脉 , 构成了四边的屏障 , 便于设防而不利于车骑与大军的行动 。 汉水自襄阳城东向南曲折 , 从两旁的山岭之间穿行而过 , 顺流东南而下 , 至石门(今湖北省钟祥市)进入江汉平原 。 襄阳正当其河谷通道的北口 , 可以利用临城的汉水与周围的群山封锁敌军的来路 。 所以《南齐书》称襄阳“疆蛮带沔 , 阻以重山 , 北接宛、洛 , 平涂直至 , 跨对樊、沔 , 为鄢郢北门” 。 甄玄成亦曰:“樊、沔冲要 , 山川险固 , 王业之本也 。 ”
由于占据地利之险要 , 历史上守襄樊者屡借城池山水之固 , 挫败来犯之强敌 。 如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征襄阳 , 围曹仁于樊城 , “时汉水暴溢 , 于禁等七军皆没 , 禁降羽 。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 , 城不没者数板 , 羽乘船临城 , 围数重 , 外内断绝 , 粮食欲尽 , 救兵不至 。 仁激厉将士 , 示以必死 , 将士感之 , 皆无二 。 徐晃救至 , 水亦稍减 , 晃从外击羽 , 仁得溃围出 , 羽退走” 。 又南齐建武四年(497)九月 , 北魏孝文帝帅众南征 , “遂引兵向襄阳 。 彭城王勰等三十六军前后相继 , 众号百万 , 吹唇沸地” , 攻拔新野 , 并屡败齐兵于沔北 , 齐雍州刺史曹虎屯守樊城;十二月庚午 , “魏主南临沔水;戊寅 , 还新野” 。 次年(498)二月庚寅 , “魏主将十万众 , 羽仪华盖 , 以围樊城” 。 曹虎坚守不下 , “魏主临沔水 , 望襄阳岸 , 乃去” 。 南方如果丢失了襄阳 , 就会造成极为不利的战略态势 。 如顾祖禹所言:“彼襄阳者 , 进之可以图西北 , 退之犹足以固东南者也 。 有襄阳而不守 , 敌人逾险而南 , 汉江上下 , 罅隙至多 , 出没纵横 , 无后顾之患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