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患自闭症,他们需要你的理解

今天是4月2日 , 国际自闭症关注日 。
自闭症 , 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 , 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 。 有人说 , 他们性格孤僻、无情冷漠、行为乖张;也有人说 , 他们天赋极高 , 是下一个爱因斯坦、贝多芬、达芬奇…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 , 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
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患自闭症,他们需要你的理解
文章图片
在婴儿期 , 患儿回避目光接触 , 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 , 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 , 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 在幼儿期 , 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 , 呼之常无反应 , 对父母不产生依恋 , 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 , 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 , 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 。 学龄期后 , 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 , 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 , 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 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 , 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 , 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 , 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 , 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 成年后 , 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 , 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
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患自闭症,他们需要你的理解
文章图片
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患自闭症,他们需要你的理解】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 。 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 , 表情也常显得漠然 , 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 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 , 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 , 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 , 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 , 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 , 纠缠于同一话题 。
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患自闭症,他们需要你的理解
文章图片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 , 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 , 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 。 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 。
但可惜的是 , 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 , 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 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年龄的截止点 , 事实上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在较大年龄获得改善 。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 , 前述几个主要的训练方法各有优缺点 , 尚无证据表明哪一种疗法显著优于另外一种 。 目前各种方法有互相融合的趋势 。 由于孤独症缺乏特效治疗 , 目前尚存在数以百种的另类疗法 , 这些疗法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 所以也不能证明其能治好孤独症 。
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患自闭症,他们需要你的理解
文章图片
我很不喜欢看到“自闭症儿童是天才”的宣传 。 天才这种万里挑一的人 , 本身在人群中都少见啊 。 “只有不到10%的自闭症孩子在某方面有异于常人的才能”——引自丁香医生 。 那么“天才”这样的宣传 , 会给自闭症家庭带来希望吗 , 我看未必 , 也许还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 一位自闭症患儿的妈妈说 , 所谓的康复训练 , 不是为了让他完全与正常人一样 , 是为了让他在父母离去后 , 能够拥有自力更生活下去的能力 。 为了陪伴这些星星的成长 , 父母们竭尽所能 , 付出巨大的精力、金钱等等 , 非常不容易 。 但是 , 由于人们对于自闭症的误解与偏见甚至侮辱 , 使得自闭症家庭在各种场合频频受挫 。 多一些理解 , 多一些支持 , 至少 , 不要歧视 。
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患自闭症,他们需要你的理解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