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片上线
2016年9月 , 一台冷原子钟随着天宫二号被发射到太空 。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在轨进行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 。 看起来 , 它只是一台没有秒针、分针、时针且其貌不扬的黑色圆柱体 。 但有了它 , 太空就有了更高精度的时间基准 。
冷原子钟照片(新华社发)
为什么科学家们执着于时间精度?曾有学者举过这样的例子:当计时误差在100纳秒量级时(一天的计时误差超过千分之一秒) , 通信网络、交通、金融系统、安全、电网发电等 , 就会陷入混乱;而导航卫星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育竹团队探索高精度空间原子钟的重要原因 。 天宫二号升空之前 , 他们的目标是实现3000万年误差1秒 。 但当这台冷原子钟在天上运行了34个月之后 , 最终做到了4200万年误差1秒 。
王育竹院士在实验室
“我的责任就是做原子钟”1955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 , 王育竹受国家委派赴苏联科学院电子学与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学习原子频率标准专业 。 在那里 , 按照苏联导师的决定 , 他开始一个人运用当时全新的光抽运技术研发原子钟的工作 。
在仅有原理而没有任何资料的条件下 , 王育竹要独立面对研究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 还曾经因为实验装置爆炸而受伤 , 但都没有令他产生过动摇 。 相反 , 那段经历成为他后来研发原子钟的宝贵财富 。
1964年 , 他成功研制了钠原子钟实验室装置 , 并很快应用到天文观测事业 。 这时 , 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中导弹的研制与实验工作急需高性能原子钟为导航、定位等技术提供支持 , 王育竹欣然领命 。
“国家需要原子钟 , 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做原子钟 。 ”他说 。 一心想要科研报国 , 王育竹觉得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 不论是一系列关键技术的诞生 , 还是原子钟从实验装置到工程化 , 他和同事们都是在一家条件环境极为有限的街道小厂中完成的 。 即便如此 , 20世纪70年代 , 他们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
此后不久 , 当自己团队研制的
王育竹在莫斯科研究生公寓
距诺奖一步之遥1978年 , 王育竹注意到国外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篇关于“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的论文 。 他敏感地发现了一个兼具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领域:原子钟的精确度受限于原子的热运动速度 , 如果能降低原子的温度 , 即减低原子的热运动速度 , 那么原子钟的精确度就会大大提高 。
他认为 , 如果能在这一方向上有所突破 , 对原子钟的研发 , 甚至原子物理以及基本定理的验证研究都有重大意义 。 当时 , 国际主流一般采用多普勒冷却机制的路径 , 但王育竹却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光频移效应应用于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的物理机制和积分球漫反射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物理机制 。
作为率先开展激光冷却原子研究的学者 , 他先后发布了“积分球红移漫反射激光冷却气体原子”、“序列脉冲激光冷却气体原子”和“利用交流施达克效应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等论文报告 。
- 火星|我国打造太空核反应堆,功率高达一兆瓦,可为月球和火星基地供电
- 量子计算机|我国已经实现“量子霸权”?比起超级计算机,速度快100万亿倍
- |又一项造福人类的研究问世!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减肥新途径:躺平就行
- |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卫星,如今现状如何?
- 机器人|?我国拿下全球首例!售价2000万机器立大功,前沿技术冲至领先
- 太空|核电应用太空?我国未来月球和火星任务离不开它,美也有类似计划
- 载人登月|我国已经能实施载人登月,为何迟迟未立项?美国的教训太惨重
- 船员|“向阳红号”事件:1993年我国顶级科考船被撞沉,到底是谁撞的?
- 美国航天局|我国三位航天女英雄你了解多少?
- 光刻机|比光刻机还难的大国重器,全球排队向日本求购,我国终于打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