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张仲景的老方子为何不好使?考古发现汉朝权衡,或揭开了真相( 二 )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说,以往中医被认为是“慢郎中”,但李可让大家改变了这一传统印象,“广州一个70多岁的心衰男病人,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家属找李老试一试,用的就是破格救心汤,3天后病人居然就能下地了!”
那么,李可是如何做到的呢?以“回阳救逆第一品”之称的中药——附子为例,由于附子有毒,一般中医根据《本草纲目》或其他医学经典,最多只敢开出几十克的剂量,而李可按照他对汉代以前附子剂量的理解,面对濒临死亡的病人,经常开出数百克的剂量。李可一生之中,用去附子5吨,骇人听闻,却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有案可查的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就有100余人,堪称传奇。当然,李可使用“大剂量附子”,并非盲目使用,而是根据病人实际状况对症下药。
李可生前曾说:“我没有创什么流派,不过是回归到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若一定要冠一名称,用彭子的‘古中医学’吧。”
 中医传承|张仲景的老方子为何不好使?考古发现汉朝权衡,或揭开了真相
文章插图
2600年前,晋景公病重,秦医医缓给晋景公看病,“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所谓膏肓,即古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虽然如今不知道医缓判断对不对,但以这一番描述可知,古人对人体构造非常熟悉,在没有现代器具的情况下诊断出的是难以想象的重病。如果再联系到扁鹊见蔡桓公等医疗案件,无疑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医就已经非常发达了,至汉朝华佗、张仲景时达到一个巅峰。但在之后中国先后出现五胡乱华与南北朝对峙,持续数百年战乱,或许由此导致中医药方剂量等传承出了问题,以至于到了近现代,中医被污为“巫术”,或沦为“养生学”。
简而言之,以此推而广之,秦汉唐宋等的中医经典药方,后世使用时可能也存在剂量问题,由于达不到中医经典上药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于是后世使用同样的药方,也就远达不到典籍中描述的神奇疗效,不仅无法“效如桴鼓,覆杯而愈”,而且更无法治疗大病、急病、重病,于是在近代西医的冲击下,曾经璀璨夺目的中医逐渐没落。
不过,在李可等实践推动下,如今不少中医从业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使用传统中医救治了不少西医无法救治的病人,但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中医复兴之路还很漫长。
参考资料:《伤寒杂病论》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