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欧洲人打仗,贵族为何必须冲锋在前,在军队后方指挥不行吗

1141年英国的林肯战役,英格兰国王斯蒂芬带领他的下马骑士与敌军徒步作战。斯蒂芬挥舞着一把战斧,不久这把斧子砍断了,国王换上了他的宝剑,继续战斗,宝剑很快也砍断了。最后,敌军的一个骑士俘虏了国王。
1176年,意大利北部的莱尼亚诺附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帝国骑兵正与意大利伦巴第联盟的步兵浴血奋战,这时两队骑兵从后方突破了帝国军阵线,歼灭了腓特烈的护卫队,皇帝本人也摔下马,身负重伤。
1213年,法国图卢兹附近的米雷,西班牙阿拉贡王国的国王佩德罗二世纵马至队伍前沿,他脱下王室甲胄,穿上了普通士兵的简朴盔甲。然而敌军的第一骑兵中队发起冲锋时,阿拉贡的骑士不堪一击,佩德罗摔落马下,他大喊着”我是国王“,依然被杀死。
上述战役中的国王、皇帝都身先士卒、英勇战斗,或者至少处于军队大阵中 ,而非后方安全的指挥地点,但显而易见,国王、皇帝所在的一方都输掉了战役。实际上,西欧中世纪的战争中,无论国王还是贵族,都会与手下骑士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少有例外。
作为最高指挥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投入战斗值得吗?领袖身先士卒,固然能激励士气,尤其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一旦投入到战斗,他们对所在战斗地点以外的己方部队就难有影响,从而失去了对整场战役的驾驭。更何况如果国王皇帝被俘、阵亡,将带来无可弥补的巨大政治损失,本文后面会具体分析 。
莱尼亚诺战役,神圣罗马帝国之所以大败,原因之一就是深陷局部战斗中的腓特烈一世,不能从全局高度把握战役,没有和己方步兵保持联系,没能发现从后方袭来的意大利骑兵。

腓特烈|欧洲人打仗,贵族为何必须冲锋在前,在军队后方指挥不行吗
文章插图
古典时代的指挥官怎么做?
不只是中世纪的指挥官才上阵搏杀,古典时代也不乏同类。亚历山大远征的历次战役中,都亲率部队作战。战场上,对变化做出的有效反应主要来自他手下将军的主动性,而不是靠亚历山大的全局指挥。当然,亚历山大作为欧洲战争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在军事战术战略的诸多领域都有卓绝的创造性实践,本文并不否定这个事实。
【 腓特烈|欧洲人打仗,贵族为何必须冲锋在前,在军队后方指挥不行吗】亚历山大之后的另一个天才汉尼拔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经典的坎尼战役中,汉尼拔没有直接参战,他所处的位置能纵览全局。汉尼拔还掌握了一支可以随时支配的预备队,最终靠这支预备队完成了对罗马军队的包围。战前建立一支预备队,会为指挥官影响战斗结果提供一种确有保障的资源。此后,打败了汉尼拔的西庇阿以及凯撒都都使用了预备队。